第291章 各有心思(1 / 2)

第291章各有心思

“朕知道了!”

皇帝虽然这么说,但心里很不爽,寇淑拿笔在纸上写了一个字忍(汉代的写法和后世一样),“陛下请看这个字,心上插一把刀,很难受,但为了高祖皇帝、世祖皇帝的江山只能如此,现在內忧外患,必须以大局为重,就算再不舒服,也要等到天下太平!”

刘胜长出了一口气,再次点头示意,寇淑安抚了小皇帝之后,两人一起去拜见太后,

寇淑递上了自己的文章,太后看完之后,沉默良久,“淑儿这样想,朕心中稍微舒服了一些!”

“能得母亲,孩儿很是高兴!』

就在交谈之际,一个小黄门急匆匆的进来,“稟,稟太后,出大事了,匈奴左谷蠡王已经逃离京城!”

邓绥脸色大变,“什么时候逃跑的”

“三天之前!”

邓绥气得全身发抖,“洛阳上下都干什么吃的!”

邓绥一边发怒,一边命令招邓氏兄弟勤见,同时气急败坏的下令立刻派人追捕,而皇帝刘胜也相当不安,朝廷想扣押单于就是怕南匈奴造反,结果现在弄巧成拙,这可如何是好

心中惊慌的刘胜想起寇淑此前的提醒,不由哀嘆皇后说的没错,他確实没有做好准备,不过看到皇后表情平静,顿觉安心不少!

寇淑接过来说道,“母亲,左谷蠡王既然跑了三天,单于在河东生病,也必然是假病,不用说,朝廷的计划泄露,单于兄弟十有八九已经跑回去了!

就算没有跑出去,匈奴人是骑兵,也比朝廷的命令快,如无意外,匈奴单于一定会造反,围攻护匈奴中郎將居城,而度辽將军和北方诸郡也极有可能会被鲜卑、乌桓等攻击!”

看寇淑十分冷静,邓绥强行按压住內心的不安,问道:“淑儿可有筹划”

“孩儿提议设三都尉就预料到胡人要造反,这本身就是筹划的一部分!”寇淑侃侃而谈,“度辽將军和护匈奴中郎將两部边军有坚城可据,也已经分配了一些枪炮,兵器粮秣都有不少,匈奴人想破城谈何容易。

寇標所部接到朝廷圣旨,应该已经到达渔阳、右北平一带,幽州方向的汉军都司精锐,枪炮不少,又有耿夔、庞奋等百战宿將,孩儿以为可派耿夔为主將,寇標为副將,从上谷出发,西进增援度辽將军当无问题。

雁门太守任尚、晋阳都尉邓遵都有斯杀经验,枪炮也运了不少过去,可以拜任尚为主將,邓遵为副將,从雁门北上增援护匈奴中郎將。

这就已经是四路人马,击败南匈奴以及各路叛军当无问题,但需防诸將爭功,朝廷可派遣一位重臣,率一部北上,协调各部,总督粮,此人必须有足够的威信压制诸將军,

孩儿以为可派城门校尉邓喱为行车骑將军,统领各部!”

邓绥听完寇淑的筹划,心中大定,不过想到派二兄出征,他又犹豫了一番,她心中一动,“邓只是比两千石的城门校尉,如何压制诸將,驃骑將军寇鰲镇抚关东,治军有方,又是皇后之父,完全可以震镊诸將!”

寇淑愣然,连连拒绝了,“父侯对付一些贼寇还可以,对付胡人恐怕不行,万一打了败仗,个人得失是小,辱没了汉军威严才是大问题———”

“皇后也太小瞧寇驃骑了,这两年关东零星的叛乱不少,但都被寇驃骑压制住了,这才没有大乱子,这叫善战者无赫赫之功!”

寇淑还是连连摇头,太后又劝说现在寇鰲是汉军第二人,当此社稷危难之际,大將军坐镇朝堂,那能上阵的只能是寇,可以给他安排得力的部属最后寇淑勉强让步,提议了三个人,御史中丞樊准、目前在京中的虞翊、太僕丞庞参,让三人辅佐,她才同意,邓后准之,然后询问原因。

寇淑一一说明,樊准是汉和帝回老家时看重的人才,出自光武母家,也是四小侯的樊家,他到了洛阳就做了尚书郎,然后很快升迁为御史中丞。

樊准是一个非常出色的御史,同时他对汉帝国的问题看得也很准,出现天灾后,积极推动賑灾,又曾经前往地方巡视,做事认真负责,寇淑推荐他,就是让他负责大军后勤,

这同时也是威镊,谁不怕御史中丞

虞翊心思细腻,擅长谋划,本人又精明强干,这几年在山东,竟然还消灭了一只海贼,这也让寇淑刮目相看,看来他可以带兵,有他在一旁支招,寇鰲怎么也不至於打败仗,他將担任驃骑將军长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