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 武侠修真 > 大汉小吏 > 第512章 刘彻:尔等!贪財成性 见钱眼开 当判磔刑!

第512章 刘彻:尔等!贪財成性 见钱眼开 当判磔刑!(1 / 2)

第512章刘彻:尔等!贪財成性见钱眼开当判磔刑!

樊千秋猛然想明白了,自己还是太过年轻了,竟被丁充国这老贼骗过了。

他们竟然与董文那竖子一样,抱有必死之志!

此刻,樊千秋很想给他们一些保证,但话到喉头却被他咽了回来:既然不能替他们赎刑脱罪,又怎好在路上替他们保驾呢

而且,即使竇婴不派人袭杀和暗害,他们恐怕也会找时机自的:唯有一死,才能让樊千秋毫无后顾之忧。

“丁公,如此一来”樊千秋又有些哽咽。

“樊公倒不必有愧疚,你只要牢记今日的城上之盟,我等便死而无憾了。”丁充国爽朗笑道。

“—”樊千秋再无多言了,向著丁充国等人郑重其事地行了一个大礼,这是替他自己行的,也是替边塞几十万燧卒行的。

“走吧,我等去总督狱吃上几日粟米粥吧!”丁充国说完之后仰天大笑,而后走过便桥,向城门方向走去,其余人亦如此。

眾巡城卒让开一条道,他们仍不知丁充国等人其实是为他们奔赴黄泉的,但感念对方往日的言行,在此刻仍流露出了敬重。

“”..—”樊千秋朝桑弘羊递了一个眼色,后者知其所指,立刻向巡城卒下了命令,將丁充国等人“押”回了总督府的东门。

小半刻钟后,所有人便都离开了,只剩下樊千秋一人还背著手站在桥上,狂风仍不停地吹著,源源不断地带来潮湿的寒意。

樊千秋抬起头,看了看阴沉的天,不成想那翻滚的乌云竟然消散了许多,甚至能看到日头在云中时隱时现,天光亦亮了些。

没想到,这场配酿了许久的暴雨,今日居然没能下起来,也不知是好事,还是一件坏事。

看日头的位置,此时已是酉时了,用不了多久,这刚刚才亮起来的天光便又要暗下去了。

直到此时,入城之后又奔波了几个时辰的樊千秋才感受到了一阵阵疼痛:不是从某一处伤传来的,而是从每一处伤传来的。

从头到脚,从內到外,疼得樊千秋不禁倒吸了一口凉气,眼前那一片草原都有些模糊了。

这半个月,他便是带著这一身的伤长途跋涉的,自以为早已习惯了疼痛,可没想到此刻稍一鬆懈,这疼痛便凶猛地袭来了。

樊千秋听郑袞提到过,今次得到的这一身伤创,恐要静养数月方能痊癒,说不定还会再留下病根。

但是,他现在没有几个月来修养,他还有很多事情要做,哪怕减寿几年,也定要將丁充国等人刚刚卸下来的担子先挑起来。

大战在即,这边塞的大局不能乱!

想到此处,樊千秋不禁摇头苦笑。

这担子还没有挑起来,他便开始像丁充国那样张口闭口地提“大局”了。

难怪,丁充国他们都是一副如释重负的表情啊。

想来,卸下担子,確实感到愜意。

樊千秋对著不远处的云中城沉思许久,才將混乱的思绪理出了一个头绪,而后侧脸看了看阴山,才转身向身后的东门走去。

ii

而后的这段日子里,樊千秋果然未得片刻的喘息机会:卯时便要爬起来,子时才能歇下,有时候甚至连午膳都来不及享用。

每日,他处置妥当总督府的各项事宜之后,又要马不停蹄地赶往都守府,处置云中郡各项政事。权力大了,这劳累也多了。

若不是桑弘羊已经能独挡一面了,樊千秋定分身乏术:边郡的事务千头万绪,涉及军政两侧,不专心致志,根本无法应对。

不过,让樊千秋喜出望外的是,整个云中郡竟然並未出现大的动盪。丁充国“主动纳降”,果然是起到了稳定人心的作用。

而且,李敢等人亦率军返回了总督城,有了这几千名骑兵作为后盾,哪怕有些宵小想要作乱,樊千秋也能轻鬆自如地应对。

接管都守寺,接管都尉寺,接管东大营,安抚军心民心所有的事情都有条不素地推进著。

当然,和接管“明面”上的事情相比,挑起“暗中”的担子更复杂。

每日戌初时分,樊千秋便会暗中將丁充国请到后宅的一座偏房当中,与之细细地商议身后事,按部就班地將那事接管过去。

要做的头一件事,便是核对接管“恤赋”的总帐一一这是丁充国等人给这两亿市租立的名目,帐上记录著每年的收入支出。

看到帐目之时,樊千秋著实目瞪口呆了一番,这“恤赋”的收支体系非常庞杂,能维持运转,丁充国等人投入了很多心血。

每年通过“私藏市租”“贩私牟利”等方式收入的恤赋大约两亿钱,除去交给竇婴等人的钱,每年支出的钱大约是九千万。

所以,每年能结余一千万钱,十年下来,便存了一亿钱,加上今年收的一亿钱,帐上总共结余两亿钱!这便是一笔大財了!

在云中郡这苦寒之地,两亿钱不管藏在何处都太显眼了,丁充国便想了个法子,光明正大地藏在云中都的都仓和都库当中。

郡仓都库当中本就囤积有大量钱粮,混在其中反而就不显眼了,再加上丁充国又派了亲信担任户曹,自然不会出现紕漏。

当然,隨著樊千秋將恤赋接管过去,这笔钱便有了更好的去处,正是总督府城。

丁充国纳降的第二夜,樊千秋便带人神不知鬼不觉地提走了这笔钱,藏於府城。

这一夜,云中郡户曹、郡仓和郡库不约而同地烧起了一场大火,近十年进出仓库的档案文书统统烧尽,彻底地查无可查了。

而后,樊千秋又从丁充国手中得了一份名录。

这名录上记有数百人的名字,上到郡府属官,下到城障佐贰官,都是发放恤赋的关键节点。

当然,丁充国和那九个塞候便是最大的节点,在整个恤赋体系当中发挥著不可取代的作用。

不过,丁充国很有先见之明,早已经各个城障当中选好了亲信,作为程千帆等人的“佐贰”,隨时可以顶替他们维持运作。

而樊千秋正是丁充国的备份。

这也是丁充国等人必须“赴死”的重要原因。

他们一死,樊千秋再从旁遮掩,外来者想要查清楚此间的真相,绝非易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