寡头通过银行贷款囤积证券,以面值1\/10的价格收购企业股份。
佐夫斯基用5000万美元控制罗格瓦兹汽车集团,科夫斯基通过梅纳捷普银行,收购多家地方企业。
紧跟着,政府以国有石油、天然气企业股权为抵押,向寡头银行贷款18亿美元。
寡头通过操控拍卖,以评估价1\/10的价格获得这些石油资产。
科夫斯基以3.5亿美元购得尤科斯78%股份,这家企业的实际价值超200亿美元。
佐夫斯基以1亿美元收购西伯利亚石油公司51%股份。
寡头利用银行系统漏洞,通过高息揽储、低息放贷和外汇套利获取暴利。
资本通过“转移定价”“虚假贸易”等方式外流,其中70%来自寡头企业。
古辛斯基的独立电视台、佐夫斯基的公共电视台,成为寡头的舆论工具。
科夫斯基的尤科斯公司控制俄罗斯20%石油产量,佐夫斯基的西伯利亚石油公司占15%。
寡头通过出口石油赚取外汇,却将利润转移至海外账户,导致国内能源基础设施老化。
到了最后,七大寡头直接控制全俄70%的银行资产。
佐夫斯基的联合银行、科夫斯基的梅纳捷普银行等,成为政府财政的“提款机”。
古辛斯基的桥集团拥有独立电视台、《今日报》等14家媒体,佐夫斯基控制公共电视台和《独立报》。他们通过新闻审查和舆论导向,阻止任何反垄断立法。
寡头将资金投入金融投机和能源出口,导致制造业占Gdp比重,从91年的35%降至后来的15%。
98年的金融危机中,莫斯科寡头的私人游艇,与圣彼得堡街头的流浪汉,形成鲜明对比。
想到这里,高凯就知道,在这一个时机,如果他们给出足够多的石油订单,绝对可以将海域和黑海舰队的划分,顺利谈下来。
因为就在今年,就有好几个寡头,拥有了属于自己的石油公司。
自己所给出去的现金结算的石油订单,绝对会让这一些人上钩。
今年是俄罗斯寡头崛起的关键转折点。
这一年,政府终止“证券私有化”,转入“现金私有化”阶段。
寡头开始通过“贷款换股份”计划,系统性掠夺国家资产。
佐夫斯基通过罗格瓦兹集团积累5000万美元,开始涉足银行业和石油贸易。
古辛斯基的大桥银行资产突破2亿美元,启动对独立电视台的收购。
科夫斯基的梅纳捷普银行资产达1.5亿美元,开始准备收购尤科斯。
摩棱斯基的首都储蓄银行,资产增至8000万美元,成为地方政府主要信贷来源。
格拉多夫的国际商业银行,通过外汇交易获利1.2亿美元,跻身全俄十大银行。
弗里德曼的阿尔法银行资产达6000万美元,开始投资秋明石油公司。
马尔金的俄罗斯信贷商业银行成立,也积累了初期资本3000万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