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丰前线传来的冲突消息和谈判陷入僵局的报告,如同两块投入平静水面的巨石,在羊城华南军政高层内部激起了比之前更为激烈的争论。
绥靖公署的会议室里,气氛前所未有的紧张。
与之前讨论是否介入调停时不同,这一次,质疑和反对的声音更加直接,也更加具体。
“大帅!不能再这样下去了!”
一位掌管财政的高级文官情绪激动,他挥舞着手中的报告。
“为了支撑前线的止戈行动,每日耗费的军费、物资都是一个天文数字!这已经严重影响了我们琉球的建设计划和海军造舰的拨款!而且,内陆战火不停,我们的商路受阻,税收减少,长此以往,国库堪忧啊!”
另一位负责工业建设的官员也忧心忡忡地补充。
“是啊,大帅。我们的人才、资源,应该集中用于发展我们自己的实力。
现在这样深陷内陆的政治泥潭,与蒋瑞元勾心斗角,和Gc党虚与委蛇,消耗的是我们宝贵的精力和时间!
扶桑人在南洋动作频频,英美态度暧昧,我们真正的威胁在海上,在外部!不应该被内部事务捆住手脚!”
军方内部,同样存在强烈的疑虑。
一位资历颇老的陆军将领赵海生沉声道:“大帅,前线将士们不理解!我们为什么要去管国众党和Gc党的死活?他们打生打死,与我们何干?现在好了,我们的士兵要夹在中间,时刻提防冷枪冷炮,还要被双方视为眼中钉!这仗打得憋屈!将士们士气受影响啊!”
另一位将领张志翟开口,他表达得更加直白且直接。
“就算勉强成立了那个什么联合政府,蒋瑞元会甘心听我们的?Gc党会真心跟我们走?到时候恐怕是没完没了的内耗和扯皮!我们华南辛辛苦苦积累起来的家底,难道要浪费在这种无休止的政治斗争里?不如我们稳守华南,静观其变,待他们两败俱伤,再出来收拾残局,岂不更好?”
这些声音,代表着华南内部一股强大的务实和本位的思潮。
他们看到了介入的代价,也看到了未来的不确定性,因而对邓贤推动联合政府的宏大构想产生了深深的怀疑和抵触。
这次会议陈念和并不在场,他还在永丰应对复杂的局面。
而林晨武、叶怀瑾、周慕云等人则保持着沉默,他们的目光都集中在始终一言不发的邓贤身上。
邓贤平静地听着所有人的发言,脸上没有任何表情,仿佛那些激烈的言辞只是拂过山岗的微风。
直到会议室里渐渐安静下来,所有目光都汇聚到他这里时,他才缓缓抬起头,目光平静地扫过在场每一个人。
邓贤没有拍桌子,也没有提高声调,但他的声音却带着一种奇特的穿透力,清晰地传入每个人耳中,压下了所有的嘈杂。
“都说完了?”
邓贤淡淡地问了一句,然后站起身,离开了首位,走到了那幅巨大的华夏地图旁。
“你们说的,都有道理。花钱,耗力,风险大,前途未卜。”
说着邓贤伸出手指,轻轻点在地图上华南的位置。
“如果我们只满足于偏安一隅,做一个富庶的华南王,或者等待时机,学那鹬蚌相争的渔翁,那么,你们说的,一点都没错。”
随后邓贤又话音一转,手指猛地向上移动,划过长江,划过黄河,掠过那片广袤而布满标记的内陆地区,语气陡然变得沉痛而锐利。
“但是,你们告诉我,一个分裂的、内斗不休的华夏,能抵挡住即将到来的狂风暴雨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