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4章 永丰谈判(1 / 2)

永丰城外,原本荒废的一座地主大院被临时征用,挂上了“华夏各方和平会谈临时办事处”的木牌。

现在的这里,已经成为了全国乃至世界关注的焦点。

大院周围戒备森严,不仅有华南军士兵荷枪实弹地巡逻,远处还能看到国G双方代表带来的警卫人员警惕地对峙着,空气中弥漫着一种无声的紧张。

会议室内,气氛更是微妙。

一张长条桌,三方代表分列而坐。

华南方面,首席代表是刚刚从前线指挥部赶来的陈念和,他身着笔挺的将军服,神色沉稳,不怒自威。

身旁是几位精通法律、政治、经济的高级幕僚。

国众党方面,代表是军政部次长林蔚,一个精于算计的老牌政客,脸上挂着公式化的笑容,但眼神深处却藏着不甘与戒备。

他带来的随员也多是官僚气息浓厚的中年人。

而Gc党方面,首席代表则是风尘仆仆却精神矍铄的胡先生,他穿着朴素的灰色中山装,目光敏锐而坦诚,与他同来的还有几位经历过长征(战略决策性的大转移)锤炼、神情坚毅的干部。

此次和平会谈由陈念和主持。

陈念和直接开门见山,阐述了华南方面关于立即实现全面停火、建立非军事区、并在此基础上商讨组建联合政府的基本原则。

他的语气平和,但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仿佛在陈述一个既成事实。

林蔚首先发言,他打着官腔:“陈将军所言,止战息兵,实乃民心所向。我政府一向主张和平建国。

然,G党武装割据地方,对抗中央,实为国家统一之最大障碍。

若要停火,G党必须首先放下武器,接受政府改编,其控制区亦需交由国政府接管。此乃实现真正和平之前提。”

他将内战的责任完全推给Gc党,试图为国众党争取道德制高点和谈判优势。

胡先生在听完林蔚倒打一耙的话后,立刻反驳,他的声音清晰而有力,带着一种令人信服的诚恳。

“林次长此言差矣。内战之源,在于贵党一党独裁,拒绝民主,压迫工农。我党武装,乃为反抗暴政、争取生存与民主权利而建立。

若要停火,贵党必须首先停止一切军事进攻,取消对我根据地的经济封锁,承认我党及各民主党派的合法地位,并保证人民的各项基本权利。

在此基础之上,我方愿意商讨军队国家化及政治民主化之具体方案。”

会议上双方各执一词,立场尖锐对立,让会议一开始就陷入了僵局。

林蔚强调着法统与统一,胡先生则坚持民主与平等。

两党代表唇枪舌剑,互不相让。

陈念和坐于首位冷静地观察着这一切。

他并不急于压制任何一方,而是任由他们充分表达各自的立场和诉求。

他心里清楚,这第一次接触,本就是为了摸清底线,暴露矛盾。

林蔚心里其实很焦虑。他接到的是蒋瑞元的密令,既要拖延谈判,给前线剿匪创造时间,又要避免与华南直接冲突。

他知道Gc党在华南的默许下,获得了喘息之机,这让他倍感压力。

林蔚看着对面神情沉稳的胡先生,以及一直在不动声色观察着他们的陈念和,感觉像在面对两座大山。

“必须想办法离间他们,至少不能让华南过分偏向G党。”

他暗自盘算,盘算着如何在后续谈判中抛出一些看似让步、实则埋雷的方案。

胡先生则在激烈辩论的同时,仔细揣摩着陈念和与华南方面的真实意图。

他注意到,陈念和虽然主持会谈,但大部分时间都在倾听,偶尔插话,也都是为了理清概念或者控制节奏,并未偏袒任何一方。

“邓贤到底想要什么?一个听他号言的联合政府?还是一个真正平衡各方利益的民主联合体?”

胡先生敏锐地意识到了,华南的态度可能将是决定谈判走向的关键。

所以他决定,在坚持核心原则的同时,也要展现出灵活性与合作诚意,争取华南的理解甚至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