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同意主席的分析。与华南的接触,必须高度重视,策略也要极其灵活。他们现在掌握着主动权,我们既不能表现得过于急切,授人以柄,也不能过于强硬,错失这来之不易的转机。
我建议,立即以中央名义,回复陈念和的电文,原则上同意停火谈判,但要求华南方面首先保证,在其调停期间,国众党军不得趁机向我其他根据地发动进攻。同时,我们可以提出,希望就援助物资、贸易往来等具体事宜进行先期磋商,试探其诚意。”
“对头!”
杨先生一拍大腿,表示同意。
“就是要用具体的事务,去试探他的虚实和底线。谈判嘛,漫天要价,落地还钱。我们可以提出一个比较高的要价,比如要求国众党军全面退出我们南方的根据地,释放政治犯,保障民主权利等等。看邓贤如何反应,看他愿意为了这个调停付出多大的代价,又能对蒋瑞元施加多大的压力。”
此次工农军的会议最终确定了积极接触、谨慎应对、争取实利、摸清底线的十六字方针。
由胡先生全权负责与华南方面的联络与谈判事宜。
几乎在红城定下策略的同时,一封由中G中央签署的、语气不卑不亢的电报,发往了湘赣前线的华南军止戈部队指挥部。
电文对华南出面调停表示谨慎欢迎,对前线停火表示乐见其成,但着重强调了国众党当局缺乏诚意,屡次背信的历史,要求华南方面确保停火的普遍性与可靠性,并提出了包括解除经济封锁、停止政治迫害在内的一系列先决条件。
陈念和收到这封电文时,正在视察刚刚建立的隔离区。
看着电文内容,他嘴角微微勾起一丝笑意,对身边的参谋说道:“看看,这就是政治智慧。既给了我们面子,接受了停火,又给我们出了难题,试探我们的能力和决心。红城那边,有能人啊。”
陈念和随即口述回电:“停火之普遍性与可靠性,系于双方之诚意与我方之监督力度。
止戈部队既已介入,自有决心与能力制止任何破坏和平之行为。
请贵方指定代表,于三日后,在永丰城外我方设立的和平观察站进行初步接触,商讨停火细节及后续谈判议程。
至于所提其他条件,可作为正式谈判议题,一并探讨。”
陈念和的回电,既展现了自信与掌控力,也留下了充分的谈判空间。
而在另一边,金陵方面对红城与华南的接触风声,更是暴跳如雷。
蒋瑞元严令戴春风,不惜一切代价破坏和谈,甚至密令前线某些嫡系部队,可以制造一些既成事实,比如以“追击溃匪”为名,小规模越线挑衅,试探华南军的反应底线。
一时之间,湘赣前线呈现出一种极其诡异的平静与暗流并存的状态。
表面上,枪炮声暂时停歇,华南军的隔离带如同一条无形的堤坝,挡住了战争的洪水。
但在这平静之下,金陵的阴谋、红城的算计、华南的意志,以及各方内部的不同声音,仍在激烈地碰撞、交织。
和平的曙光似乎初现,但通往和平的道路,却布满了猜疑、试探与未散的硝烟。
陈念和知道,真正的较量,现在才刚刚开始。他不仅要挡住明处的枪炮,更要化解暗处的冷箭,才能将这强行开启的调停之路,真正走下去。
而远在羊城的邓贤,则如同一个高明的棋手,在收到前线的每一步汇报后,于心中默默调整着后续的落子。
他知道,这盘关乎国运的大棋,每一着都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