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1章 布局宝岛(2 / 2)

“在台北与高雄之间,可以考虑规划一条高速铁路的可行性,未来要实现半日通达,极大缩短时空距离。”

高速铁路?众人虽觉震撼,但基于邓贤以往带来的无数奇迹,并未觉得完全不可能,只是深感其魄力与远见。

三、建立自主完备的现代工业体系。

“依托儋耳州工业区的技术和人才基础,向琉球转移和升级。”

邓贤向周慕云提出吩咐和要求。

“慕云,你要牵头,在琉球选址,建立琉球重工业基地。重点发展:特种钢材冶炼(满足造船和军工需求)、重型机械制造、汽车和拖拉机装配、石油化工(未来一旦获得稳定油源,立刻上马)、以及无线电、精密仪器等新兴产业。”

“同时,利用琉球温暖的气候和农业基础,发展现代农产品加工业,如罐头、制糖、凤梨加工等,提升农产品附加值,并出口创汇。”

四、激活面向全球的贸易金融引擎。

“在基隆和高雄,设立自由贸易区。”

邓贤抛出了一个此时堪称石破天惊的概念。

“在区内,实行特殊的海关和税收政策,吸引全球商船前来贸易,鼓励华商和外资设立贸易公司和加工厂。同时,成立华南银行琉球分行,发行银元券,并探索设立面向海洋贸易的专项保险和信贷业务,为远洋船队提供金融支持。”

考察团一路南下,经新竹、台中、嘉义,最终抵达高雄。

邓贤每至一处,不仅视察港口、铁路、厂矿现状,更亲自召见当地士绅、商贾、知识分子乃至普通农民,听取他们的心声和诉求,并适时宣讲他的发展蓝图。

他的话语,充满了强大的自信和令人信服的细节,仿佛一幅瑰丽的画卷在台湾同胞面前徐徐展开。

不再是扶桑殖民者那种压榨式的索取,而是一种共建共享的繁荣愿景。

“乡亲们!”

在高雄的一场民众集会上,邓贤慷慨陈词。

“琉球的未来,不在扶桑的糖厂里,不在压迫者的矿井下,而在你们自己手中,在我们共同建设的现代化港口里,在即将下水的万吨巨轮上,在灯火通明的工厂车间内,在通往世界各地的贸易航线上!

祖国需要琉球作为走向深蓝的先锋,而琉球,也必将凭借这份独特的地位,获得前所未有的繁荣与发展!”

掌声雷动,经久不息。

许多原本对祖国概念还略显模糊的年轻人,被这宏大的蓝图激得热血沸腾。

巡视结束后,邓贤在台北原总督府(已更名为“华南军政委员会琉球行署”)召开了高级别会议。

宣布正式成立琉球重建与发展总指挥部,自任总指挥,陈念和、周慕云担任副总指挥,下设港口建设、工业发展、交通规划、农林水利、金融贸易等多个专项小组。

一张由穿越者执笔,融合了未来近一个世纪发展理念的宝岛建设宏伟蓝图,就此铺开。

资金、技术、人员开始从华南三省源源不断涌入琉球,机器的轰鸣声即将取代殖民时代的哀歌,一个面向太平洋的新时代,正式启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