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羊州到燕京,从沪市到成都,从繁华都市到偏远乡村。
鞭炮齐鸣,锣鼓喧天,人们自发地走上街头,挥舞着旗帜,高喊着:“胜利!”
“华夏万岁!”
报纸连夜发行号外,巨大的标题写着:
“日月重光!国耻得雪!”
“琉球归省!山河一统!”
这份狂喜,不仅仅属于华南和东北,也感染了全国大多数民众。
即便是蒋瑞元控制下的地区,底层民众和许多有识之士,也由衷地为这前所未有的胜利感到高兴,尽管金陵政府试图将功劳揽到自己身上,但其宣传显得如此苍白无力。
当然,也有不和谐的音符。
在金陵的蒋瑞元,在办公室里摔碎了心爱的茶杯。
他既为扶桑的失败和国土的光复感到一丝复杂的高兴,但更多的,是对邓贤和华南势力声望达到顶峰、自己却被边缘化的深深嫉恨与恐惧。
他加紧了与各地军阀的密谋,同时也更加严厉地督促对南方红军根据地的围剿,试图在内战中找回场子和权力基础。
而在湘省等地的深山密林中,工农军战士们也得知了这一消息。
他们为国家的胜利感到振奋,但也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信念:只有彻底推翻蒋瑞元的反动统治,实现真正的社会革命,才能让这胜利的果实惠及最广大的工农群众,才能建设一个崭新的、强大的华国。
国际社会,则是一片哗然与重新审视。列强们不得不正式承认,东亚出现了一个新的、强大的力量中心。
英美法等国开始紧急调整其对华政策,纷纷向华南派出使节,试图与邓贤建立直接联系。
苏国则心情复杂,既乐见扶桑这个东方竞争对手的惨败,也对华南这个不受控的强大邻居以及华国Gc党的未来感到一丝担忧。
《日内瓦协定》的签署,标志着一个旧时代的终结。
自假午战争以来笼罩在华夏上空长达数十年的阴霾,被一举驱散。
琉球,这个离开了母亲怀抱半个多世纪的游子,终于踏上了归途。
接下来,将是更加复杂和艰巨的接收与重建工作,以及决定未来华夏命运的内部整合。
但无论如何,这是一个辉煌的、值得所有炎黄子孙永远铭记的——破晓时分!旭日,已然东升,照亮了这片古老而又新生的土地。
华南,站在了这个历史转折点的最前沿,手握重兵,声望无量,下一步将走向何方,牵动着亿万人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