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2章 北伐战局变幻(2 / 2)

果然,不出邓贤所料,东路军在取得初步胜利后,由于推进过快,后勤补给开始出现问题。

部队弹药粮食供应不上,士兵疲劳作战,战斗力下降。

孙馨远抓住这个机会,在抚州一带组织反击,东路军一度陷入苦战。

蒋瑞元紧急求援:致电西路军,请求侧翼支援;同时联系华南,请求紧急补给弹药。

李德邻接到求援电报后,犹豫不决。白健生建议:德公,这是削弱蒋瑞元的好机会。我们可以放缓进军,让东路军多消耗一些。

此举不妥!

李德邻听后摇头,说道:北伐是大局,如果东路军溃败,我们也会受影响。命令一部向东江方向移动,牵制敌军。但要控制力度,不要全力支援。

与此同时,华南的回应更加务实。邓贤指示:按市场价提供紧急军火,但要求预付货款。同时派遣后勤顾问,帮助改善补给系统。

这种既支持又不完全无私的态度,让蒋瑞元既感激又无奈:邓贤这是要发战争财啊!但现在形势危急,只能接受条件。

在华南后勤顾问的帮助下,北伐军建立了更加高效的补给体系,采用机动运输队和前沿仓库相结合的方式,缓解了后勤压力。

Gc党影响的部队则在另一方面发挥作用。

他们发动沿线群众,组织担架队、运输队,支持前线作战。

这种军民合作的模式,有效弥补了正规后勤的不足。

7月下旬,战局出现转折。

西路军攻克岳阳,打开了通往金陵的门户;东路军也在得到增援后稳住阵脚,开始反击。

捷报传来,武都一片欢腾。汪季新宣布:北伐军节节胜利,革命成功在望!

但邓贤却保持着冷静看待。

在华南对北伐攻坚的军事会议上,他指出:北洋军阀主力尚未被歼灭,吴子玉、孙馨远都是久经沙场的老将,必然组织反扑。真正的考验还在后面。

说后他又他指示叶怀瑾:加强对北洋军阀内部的情报收集,特别是他们之间的矛盾。可以暗中接触一些动摇分子,为后续工作做准备。

8月初,正如邓贤所料,吴子玉和孙馨远暂时放下矛盾,联合组织反攻。北洋军集中优势兵力,在江南徐州一带与西路军展开决战。

战役异常惨烈。桂系部队虽然英勇,但面对北洋军的精锐主力,伤亡惨重。

李德邻也是紧急求援:请求东路军立即西进,夹击敌军!

但蒋瑞元此时却在东江按兵不动。

陈诚见后不解的问道:校长,为何不立即增援?如果西路军溃败,我们也会受影响。

蒋瑞元听后心中冷笑开口:让桂系多消耗一些没什么不好。等他们打到筋疲力尽,我们再出手,既能取胜又能减少损失。

这种算计差点导致灾难。

西路军在咸宁苦战数日,弹药将尽,几乎崩溃。

关键时刻,Gc党影响的部队发挥重要作用,他们组织敌后游击,破坏北洋军补给线,缓解了正面压力。

同时,在华南的暗中协调下,一些地方军阀开始动摇,不愿为吴子玉卖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