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6年7月,北伐军的铁蹄正式踏上了征途。
两路大军分别由蒋瑞元和李德邻指挥,北伐军如出鞘利剑般直指北洋军阀控制的地域。
东路军入东江,西路军进江南,战火在长江流域迅速蔓延。
在东江前线,蒋瑞元站在临时指挥部里,目光紧盯着地图上的敌军部署。
中央军校系精锐部队装备着华南提供的武器装备,士气十分高昂。
校长,先头部队已与孙馨远部接触,敌军抵抗顽强,但我军装备优势明显。
陈诚报告道,语气中带着自信。
蒋瑞元听后点头,但眉头微皱的开口:孙馨远老奸巨猾,不可轻敌。告诉各部,要发挥火力优势,但也要注意战术配合。
就在这时,一个通讯兵匆匆进来:报告!桂系李德邻部来电,称他们在江南进展顺利,请求东路军加快进攻速度,牵制敌军兵力。
蒋瑞元听后心中怒气云涌,冷哼一声道:李德邻这是想让我们打硬仗,他们好轻松取江南。回电:东路军自有作战计划,请西路军按原定方案行动。
类似的明争暗斗在前线不断上演。
虽然共同讨伐军阀,但各方都在盘算着自己的利益。
在江南战场,李德邻看着战报,对白健生说道:蒋瑞元想拿回自己的老家地盘,我们只能先取金陵。通知各部,加快进攻速度,一定要在东路军之前拿下金陵。
可是德公,部队连续作战,已经十分疲劳!
白健生开口提醒着。
是否休整几日?
不能休整!
李宗仁听后断然拒绝,此时军心士气绝佳,怎么能耽误了如此时机。
时间就是胜利。告诉弟兄们,先入金陵者,重赏!
这种争功心态虽然加快了进军速度,但也导致了部队过度疲劳,为后来的问题埋下伏笔。
Gc党影响的部队则采取了不同的策略。
在林育荣等人带领下,他们注重群众工作,每到一个地方就先发动农民,建立地方政权。
这种策略进展较慢,但基础更加牢固。
周先生在前线视察时强调:军事胜利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赢得民心。只有得到人民群众支持,革命才能真正成功。
战报不断传回武都和羊州。
邓贤通过叶怀瑾的情报系统,密切关注着战局发展。
大帅,北伐军进展比预期要快。
叶怀瑾汇总前线情况后,开口向邓贤汇报道:但各部协调存在问题。蒋瑞元和李德邻都在争功,可能导致冒进。
邓贤站在地图前,目光敏锐的说道:通知我们的教官,特别提醒注意后勤保障。北伐军进展太快,补给线拉长,容易出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