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 灵异恐怖 > 1910从岭南走出的军阀头子 > 第260章 军校风云与暗潮涌动

第260章 军校风云与暗潮涌动(1 / 2)

武都中央军事政治学校的操场上,一批新学员正在进行队列训练。

口号声、脚步声、教官的训斥声交织在一起,呈现出一派紧张热烈的气氛。

在这所匆忙成立的军校里,汇聚了来自全国各地的青年才俊,也成为了各方势力争夺未来的重要舞台。

邓贤派出的军事教官团由防卫军精锐军官组成。团长是徐维民。

他们被安排在炮兵、工兵、通讯等专业技术科目任教,避开了敏感的政治和步兵战术课程。

然而,即便刻意保持距离,华南教官团仍然成为了各方关注和拉拢的对象。

他们的专业素养和现代化军事理念,深深吸引着渴望新知识的学员们。

一天训练结束后,蒋瑞元的亲信、军校教育长王柏龄特意邀请徐向前共进晚餐。

餐桌上,王柏龄看似随意地问道:“徐教官,你们华南的军事教育确实先进,不知对当前军校的教学有何建议?”

徐维民谨慎回答:“教育长过奖了。我们只是根据大帅的指示,传授一些专业技术知识。至于整体教学安排,自然由校方决定。”

王柏龄笑了笑,压低声音:“蒋校长十分欣赏华南的军事建设成就,希望加强双方合作。不知邓长官是否有意进一步支持中央军校的发展?比如提供更多教材装备,甚至派遣更多教官?”

徐维民保持礼貌但疏远的态度:“我会将教育长的建议转告邓长官。但华南目前专注于自身建设,能提供的支持有限。”

同样的拉拢尝试也来自其他方面。

桂系代表、军校训练处长李明瑞更加直接:“徐教官,我们桂系与华南历来交好。希望你们在教学中能够多关注桂籍学员,将来必有回报。”

甚至Gc党方面也通过秘密渠道与华南教官接触。

时任军校政治部主任的周先生在一次偶遇中,对徐维民说道:“你们带来的专业知识和科学精神非常宝贵,希望能够帮助培养真正为国家为人民服务的军事人才。”

徐维民将所有这些接触详细记录,通过秘密渠道汇报给羊州。

邓贤的指示很明确:保持专业中立,不卷入派系斗争,但暗中留意有潜力的人才,特别是那些思想进步、专业突出的学员。

与此同时,军校内部的政治斗争日益激烈。

蒋瑞元通过中央军校同学会,大力培植亲信,控制关键职位;桂系则团结两广籍学员和教官,形成自己的势力范围;Gc党通过政治工作和学生组织,扩大在学员中的影响力。

1926年4月中旬,一场关于北伐先遣部队指挥官任命的争论,将校内矛盾公开化。

蒋瑞元提议由军校一期的李之龙担任先遣团团长,但桂系强烈反对,推荐桂籍军官俞作柏。

Gc党则推出一个看似妥协的人选,建议由相对中立的军校教官叶宜伟担任。

三方在军校会议室激烈争论,声音大到走廊都能听见。

“李之龙是黄埔优秀毕业生,参加过东征,战功卓着,是最合适的人选!”

蒋瑞元的代表、军校秘书长邵力子据理力争的坚持道。

“俞作柏有丰富的实战经验,熟悉两广地形民情,更适合先遣任务!”

桂系代表、军校总教官白健生也是开口提出自己的建议,言语中毫不相让。

“叶宜伟教官经验丰富,为人正直,能够团结各方力量。”

Gc党代表、政治部副主任恽代英提出第三方案。

“有利于北伐军的团结。”

争论持续两个小时无果,最后只能暂时搁置。

会后,各方加紧了幕后活动。

蒋瑞元召集军校系骨干开会,强调:“北伐是中央军校系军官发展的关键机遇,必须掌握主力部队的指挥权。你们要通过同学会,团结军校学员,形成压力。”

桂系代表则密会两广籍军官:“北伐是我们桂系扩大影响的良机,决不能让蒋瑞元独揽大权。要争取更多的指挥职位。”

Gc党方面更加注重基层工作。

周先生指示:“不要过分争夺高层职位,而是要争取连排级军官和政工干部的位置。同时加强政治教育,让官兵明白为谁打仗、为什么打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