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 灵异恐怖 > 1910从岭南走出的军阀头子 > 第260章 军校风云与暗潮涌动

第260章 军校风云与暗潮涌动(2 / 2)

在这场明争暗斗中,华南提供的武器装备陆续到位,反而加剧了争夺。

各方都希望自己掌握的部队获得最新最好的装备。

一天深夜,军校军械库外发生了一场小规模冲突。

桂系的一个连队试图提前领取刚到的华南造机枪,与负责守卫的军校系部队发生对峙,双方举枪相向,差点走火。

最后还是徐维民带领华南教官及时赶到,以专业权威的态度调解了冲突:“装备分配应当按计划进行,任何部队不得特殊。这些武器是用于北伐打军阀的,不是用来内斗的!”

这番话掷地有声,让双方都感到惭愧,最终化解了危机。

事后,徐维民在给邓贤的密报中写道:“校内派系斗争激烈,严重影响教学和训练。但大多数学员爱国热情高涨,专业学习刻苦,是可造之材。”

邓贤回电指示道:“继续保持中立专业形象,重点培养专业技术人才。可适当向各方推荐表现优异的学员,但不要明显偏向任何一方。”

根据这个指示,徐维民开始有意识地记录和推荐优秀学员,不论其派系背景。

一份份学员评估报告秘密送往羊州,为华南未来的人才引进做准备。

其中,一个名叫林育荣的军校四期生引起了徐维民的注意。

这个瘦弱的年轻人平时沉默寡言,但战术课上表现突出,尤其擅长地图判读和战术规划。

另一个叫徐象谦的山西籍学员,虽然因为口音重常被嘲笑,但学习刻苦,特别是炮兵课程成绩优异。

还有来自湘南的左纪权、陈庶康,蒋湘耕、岭南的周士第等,都在不同领域展现出过人才能。

徐维民将这些人的名字悄悄记下,通过密信向邓贤汇报。

他不知道的是,这份名单上的许多人,将在未来的华国历史上留下深刻印记。

4月下旬,北伐先遣部队的指挥官人选终于确定。

经过激烈博弈和多方妥协,最终任命了相对中立的黄埔教官叶宜伟为团长,桂系的俞作柏为副团长,Gc党的周逸群为政治部主任。

这个安排看似平衡,实则暗藏玄机。蒋瑞元通过军校系军官控制了参谋部和主要营连职位;桂系掌握了部分主力营;Gc党则通过政工系统影响部队。

临行前,叶宜伟特意拜访徐维民:“徐教官,你们华南的装备和训练方法很先进,不知能否提供一些建议?”

徐维民开口坦诚相告:“贵部装备的精良程度已经超过国内绝大多数部队。关键是加强训练,特别是各兵种协同和后勤保障。北伐路途遥远,补给线漫长,这些都是关键因素。”

叶宜伟听后感慨的说道:“说得对。可惜时间紧迫,只能边打边练了。”

5月1日,北伐先遣部队誓师出发。军校全体师生列队欢送,气氛热烈而悲壮。

谁也不知道,这些人中有多少能够活着回来。

看着远去的部队,徐伟民心情复杂。他对身边的华南教官说:“我们的工作才刚刚开始。要为国家培养更多真正的军事人才,而不是派系打手。”

当晚,他在日记中写道:“今日送先遣队北伐,官兵士气高昂,装备精良,然内部派系纷杂,令人担忧。华南模式或许为中国提供另一条道路,专业、务实、超越党派之争...”

这份日记后来被历史学家发现,成为研究那段历史的重要资料。

而在羊州,邓贤通过情报系统密切关注着北伐的筹备工作。

当他看到先遣部队的组成和人事安排时,对陈念和说道:“这个安排很微妙,各方都参与了,但谁也没有完全掌控。看来我们的平衡策略起作用了。”

“大帅远见!”

陈念和对于邓贤的考量很是佩服。

“不过北伐一旦开始,局势可能会失控。我们是否需要加强战备?”

邓贤点头回应:“确实要做好准备。令各部队加强训练,特别是涯州和闽粤边的防御。同时加快军工生产,储备战略物资。”

“明白。”

窗外,春去夏来,南国的木棉花盛开如火。一场改变华国历史的大戏,正在缓缓拉开序幕。

而邓贤,这个来自未来的穿越者,正在以自己的方式,影响着历史的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