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 灵异恐怖 > 1910从岭南走出的军阀头子 > 第259章 军备交易与各方博弈

第259章 军备交易与各方博弈(2 / 2)

蒋瑞元坚持中央集权,要求所有军官由中央系出任;李宗德邻要求桂系独立成军;周先生则主张公平分配,避免一家独大。

争吵持续了整个下午,最后勉强达成妥协:先成立三个新编师(而非原计划的三个军),其中一个师由中央军校生主导,一个师由桂系主导,一个师由各方共同参与,军官按比例分配。

但这个妥协只是表面文章,真正的争夺才刚刚开始。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武都军政部成了各方势力角逐的舞台。

每天都有不同派系的代表前来游说、施压、交易,争夺每一个重要职位。

蒋瑞元凭借其黄埔军校校长的身份,大力推荐自己的学生担任要职。

陈诚、顾祝同、刘峙等黄埔一期生都被推荐为团长或师参谋长。

桂系则推举李品仙、廖磊等宿将,要求至少获得一个师长职位。

Gc党方面相对低调,但也在关键岗位安插自己的人,如林育荣、徐象谦等年轻军官被推荐到参谋和政工岗位。

这场人事争夺战甚至影响到了华南。

各方代表纷纷来到羊州,希望争取邓贤的支持。

蒋瑞元派来的代表何应钦委婉表示:“蒋校长希望邓将军能够支持中央统一指挥的原则,这对北伐成功至关重要。”

李德邻的亲信白健生则是直言不讳的开口:“桂系与华南历来交好,希望邓将军在军官任命上支持我们,日后必有回报。”

周先生到访时更加坦诚:“我们希望邓将军能够坚持平衡原则,防止军事权力过度集中,这对华国革命的未来很重要。”

邓贤接待各方代表时,始终保持超然态度:“华南提供装备和教官是为了支持北伐成功,不介入内部人事安排。只要有利于北伐事业,我们都支持。”

这种看似中立实则精妙的立场,让各方既失望又无奈。

但他们不知道的是,邓贤通过叶怀瑾的情报系统,密切关注着武汉的人事争夺,并在暗中施加影响。

在一次秘密会议上,邓贤对叶怀瑾说:“告诉我们在武都的人,适当支持周先生的提议,防止蒋瑞元完全掌控军权。但也不要过度偏向桂系,保持平衡最关键。”

“明白。”

叶怀瑾点头示意。

“另外,我们派往中央军校的教官已经就位,他们报告说军校内部派系斗争激烈,教学受到一定影响。”

邓贤沉思片刻:“指示我们的教官,专注于军事技能培训,避免卷入政治斗争。但同时要留意有潜力的学员,特别是那些不属于任何派系的人才。”

“是。”

随着装备陆续运抵武都,人事争夺更加白热化。

各方都希望获得最新到的武器装备,尤其是那些重武器和通讯设备。

在一次装备分配会议上,差点爆发冲突。

桂系代表要求立即将刚到的一批重炮运往桂林,而军校系则坚持应当由中央统一分配。

“这些火炮是北伐急需的装备,应当优先装备主力部队!”

中央系的陈诚坚持道。

“桂系部队同样是北伐主力!为什么不能获得应有份额?”

桂系的廖磊毫不相让。

最后在苏国顾问鲍罗廷的调解下,才达成妥协:装备按比例分配,但优先满足即将首先北伐的部队。

在这场激烈的争夺中,Gc党方面显得更加策略性。

他们不过分争夺高层指挥职位,而是重点争取基层军官和政工干部的位置,同时大力开展政治工作,在士兵中扩大影响。

周先生对党内同志说道:“军事指挥权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争取民心,建立革命的政治基础。不要与蒋瑞元正面冲突,而是要在斗争中求团结。”

1926年4月,部队整编基本完成,但内部矛盾依然深刻。

三个新编师虽然装备精良,但军官来自不同派系,彼此缺乏信任,协调困难。

蒋瑞元对此十分不满,在一次高级军事会议上直言:“现在部队编制混乱,指挥体系不统一,这样如何北伐?我强烈建议由中央统一指挥所有北伐部队!”

李宗德邻听后立即反驳道:“北伐是全民革命事业,应当吸收各方力量参与,而不是搞军事独裁!”

会议不欢而散。

当晚,蒋瑞元秘密召见陈诚:“看来靠正常途径难以实现统一指挥了。你立即着手准备,通过中央军校同学会,暗中控制各部军官,确保实际指挥权掌握在我们手中。”

“是,校长!”陈诚领命而去。

同样的,桂系和Gc党也在暗中布局,巩固自己的影响力。

北伐尚未开始,内部博弈已经进入白热化。

邓贤通过情报网络了解到这些情况,对陈念和说:“看来北伐军内部矛盾比想象的还要深。这样也好,相互制衡,谁也难以独大。”

“还得是大帅神机妙算!”

陈念和佩服地说道:“我们提供的装备既增强了北伐军的实力,又防止了任何一方过度强大。”

邓贤望向北方,目光深远:“北伐是必然的,但过程会比许多人想象的更加复杂。我们要做好应对各种变局的准备。”

窗外,春意渐浓,但政Z的天空却阴云密布。

一场改变华国历史进程的大戏,正在缓缓拉开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