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阴嫚的坚持(两章合一)
阴嫚刚说完,就看见所有人的目光都看向了她,一时间,阴嫚竟然有了一种自己说错了话、做错了事的感觉。
于是,她默默收回了因激动而举起来的手。
但是嘴上的答案却没有改变,说的还是她愿意。
“我是认真的,如果有朝一日,我真的能和兄长们一样,站在朝堂上,甚至不用站在朝堂上,而是能有一个正式的身份,光明正大的做着我想做的事情,我都愿意。”
说这话的时候,阴嫚的眼神亮闪闪的,里面满是对那种生活的渴望与期盼。
王舒不太理解阴嫚口中说的正式,问道,“阴嫚,咱们现在所做的一切不也是光明正大的吗?”
阴嫚摇摇头,“这不一样,虽然咱们的确可以学习,可以经商,可以以自己的名义做很多事情,但是和兄长他们能做的不一样。”
阴嫚很早之前就想过一个问题,为什么她和兄长接受同样的教育,但是兄长长大后顺理成章的就能进入朝堂,为父王分忧解难,但是自己长大了就是待在宫中等着嫁人。
即使一次偶然的机会,在赵子瑜的帮助下,她能走出宫门,做一些自己从来没有想过的事情,阴嫚还是觉得自己的未来和以前没有区别。
她说不上来这种感觉是为什么,她甚至一度觉得自己的想法非常可怕。
但这次,也许女子能和男子一样在朝堂上是小鱼儿随口一说,也许这个想法也想之前一样对自己的未来不会起到实质性的帮助,阴嫚知道,她是不愿意放弃这样一个机会的。
赵子瑜看着自家姑姑像是要说很多话,但不知道怎么措辞的样子,有点明白了。
阴嫚姑姑这样不是想法有问题,而是觉醒了,想要和男人同样的权利了。
王舒和蒙悦两人虽然不是很能理解阴嫚的想法,但是作为嫂嫂,她们还是很支持的。
阴嫚很高兴两位嫂子能支持自己,同样也劝她们,“大嫂,二嫂你们学识也不差,如果有机会,不如跟我一起啊。”
说着阴嫚还对着她的两位嫂嫂盘点了一下她们的优势,“刚刚也说了,咱们接受的教育和兄长他们的没多大区别。
也许和兄长们相比,会落后一截,但是按照小鱼儿的意思这次考试,我们的对手是一些落魄了的士族公卿,赢过这些人,不说十拿九稳,也是大有成算的。”
说着阴嫚就把这段时间她们几个的成就细数了出来,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跳。
王舒能够将家宅治理的很好,让扶苏在朝中无后顾之忧,说明王舒管理能力不低;几个经商的铺子没有亏本,反而在赚钱,说明王舒经商能力也很强。
蒙悦未出阁的时候也跟着族兄蒙恬玩过一段时间,练就的武艺不说精湛绝伦,世间少有,那也算得上是出类拔萃,和大部分练武之人能过上两招的。
甚至还有人说过,如果蒙悦是个男人,一定能在战场上立下功劳,加官进爵的。
至于阴嫚,原本只是赵子瑜随口一提的羽绒服,在阴嫚的经营之下,也变成了香饽饽。
“你看,我们不比那些男人差,我们缺的似乎只是机会,而这次小鱼儿将机会送到我们面前了,你们不应该拒绝的。”
听到这话的蒙悦立刻摆了摆手,“如果做官的考核只考武力,那我可能愿意去。
但是你也说了,听小鱼儿的意思,这次考核就是动笔,这种折磨人的事情你叫上大嫂就好,我是不喜欢的。”
她跟她家夫君一样,不爱这些舞文弄墨的事情。
平时贵妇圈子里装装样子也就罢了,真要真材实料的上场比拼,她绝对是不愿意的。
而被点到名的王舒也摆摆手,不过她的理由不是什么不喜欢,而是她有顾虑。
“大嫂,你有什么顾虑?不如说出来,看看我们能不能解决。”
思索片刻,王舒问出了自己的问题,“阴嫚,你想做官是因为想要证明自己不比你兄长差吗?”
阴嫚一愣,很明显她没想到王舒问的居然是这个问题,不过她很诚实的回答道,“我当然是想有证明自己不差的原因在里面。”
听到阴嫚这话,王舒像是早就料到什么一样,说道,“阴嫚,你有没有想过,其实做官不像我们想象中的那样风光无限,好像掌握了多少权力一样。
做官是需要对百姓负责的,是需要倾尽全力做个百姓认可的好官才是为民谋福利的。
而且按照惯例,一开始从考试之路上来的官员官位、地位不会很高,面对的问题也会很多,这样你也是愿意的吗?”
王舒说这话的时候,眼睛一瞬不瞬的看着阴嫚,企图看穿她内心的真实想法。
而阴嫚像是没有发现王舒的眼神,只是一味的点点头,将回答在肚子里转了一圈才说道,“你说的这些可能性,我也想过。
但是在我深思熟虑之后,我想告诉你的是,即使未来那条路充满荆棘和困难,我也不会放弃的。”
从说道这个话题开始,李由就成为一个背景板一样坐在了阴嫚身边,一言不发。
但阴嫚把这话说完之后,李由看向阴嫚的眼神里多了更多说不尽,道不明的情愫,是欣赏,是困惑。
另一边的赵子瑜也被阴嫚的话震惊到了,不过她惊讶的是,她阴嫚姑姑怎么说也是秦国王室,也是家里娇养长大的,怎么会愿意吃苦的?
难不成她们家真的出了一个无畏困难,敢于亮剑,对不公平待遇说不的女性觉醒先驱?
赵子瑜的疑惑没人给她解答,王舒又问道,“阴嫚你认为自己会比其他人做的好吗?”
阴嫚自信一笑,“当然,我甚至不仅仅觉得自己会比他们男人做的好,而且是做的更好,更更好。”
“为什么这样觉得?”王舒反问。
“朝中官员有一个算一个都不曾真正见过、知道百姓需要什么,他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自己的利益。
他们甚至以为治理好一个国家最重要的居然是安抚贵族公卿,全然不顾百姓死活。
但我不一样,我知道百姓需要什么,也在努力帮助饥寒交迫的人度过难关。”
阴嫚说完之后,李由接了一句,“我也相信阴嫚可以。”
并且接着补充了阴嫚这段时间的经历,仿佛是在为阴嫚作证一样。
“之前我和阴嫚就在咸阳城外的小木屋里住着,彼此也算是了解。也许刚开始的时候,阴嫚还没有善待百姓的感触,但那时候她已经在用行动践行她的观点了。”
然后李由就开始讲了阴嫚在庄子上发生的事情。
阴嫚则顺着理由的话,记忆回到了当初。
她还记得那时候正是初春,乍暖还寒的时候,她一时兴起来到了庄子上巡视她的产业。
由于她的工坊和李由的试验田靠着,距离不算远,所以阴嫚在粗略的巡查一遍没发现任何异常后,就大摇大摆离开了。
好巧不巧,路过李由的实验田的时候,阴嫚发现有两个身影似乎在李由试验田前鬼鬼祟祟的,不像是在做好事。
于是转头对着身边的护卫说道,“你去把那两个人抓过来。”
心里想的却是,这次她帮了李由一个大忙了,李由不得好好谢谢自己吗。
阴嫚正乐呵着呢,两个鬼鬼祟祟的人也抓来了。
阴嫚看见这两个人的时候,眉头就皱起来了,“怎么是两个孩子?”
是的,鬼鬼祟祟、不安好心的是两个孩子,这两个孩子一副营养不良的样子,身上穿着的衣服非常单薄,甚至可以说和夏天穿的没有区别。
“你们怎么穿成这样?虽然冬天已经过去了,但是天气还没有回暖,你们穿这么点会生病的。”
说完阴嫚就后悔了,她以前没有和底层百姓接触过,但是常识还是有的,这种的很明显是家里穷到只有这样的衣服了。
阴嫚带着后悔和歉意的目光看着他们,本来想安慰一下的,但是又看到的他们手里死死抓着的几株幼苗,脸色不好了。
如果她没看错的话,这幼苗是李由当眼珠子报备的存在,花费了好多心血才培育出来的,平时缺了一棵跟要他命一样。
现在居然被人拔了这么多,她已经能想象到李由天塌了的样子了。
而被抓过来的两个孩子,大一点的哥哥在看到阴嫚的眼神时将妹妹护在了身后,然后跪下磕头,“对不起贵人,我知道我们做了错事,你要杀要剐都冲着我来,请你饶了我妹妹吧,她是跟着我出来,她才四岁,她什么都不知道。”
阴嫚看着缩在男孩身后,惴惴不安的女孩,皱起了眉头,这样小小的,她第一眼还以为会比自家小鱼儿还要小呢。
结果居然和小鱼儿一样大。
但是自家小鱼儿脸上肉嘟嘟的,但是这个小女孩却脸色蜡黄。
阴嫚看了看天,又看了看不知道是怕的还是冷的瑟瑟发抖的两个人,心里还是软了一下,“在外面吹风是怎么回事,还是把他们带回屋里审问吧。”
回到屋里,身子渐渐暖和了过来的两个孩子在阴嫚的询问下,也说出了他们过来的缘由。
他们是山脚下村子里的百姓,父亲去了战场,母亲在家里照顾他们,甚至在庄子上招人的时候,他们的母亲还能进入庄子里干活,日子倒也能过得下去。
但是今年冬天,他们父亲战死沙场的消息传回来了,一同过来的还有一小笔抚恤金,母亲看着父亲的遗物,急火攻心下,一病不起了。
虽然张良看他们孤儿寡母的可怜,给了一笔钱,再加上他们父亲的抚恤钱,应该能撑一段时间的,但是好巧不巧的他们母亲的病时时不见好。
所以这些钱都花了进去。
而且知道他们父亲战死沙场之后,宗族里的人就像着占据他们的田地。
虽然到最后被他们打走了,但是宗族里也说了今年春天不会给他们良种,让他们有地没种,饿死算了。
“据我所知,农家应该都会准备一些良种的,你们家没有吗?”眼瞧着阴嫚要被这俩孩子哄骗了,她身边的年长一些的仆人立刻出声询问。
哥哥抹了抹眼泪,又摇摇头,说道,“家里原本是有种子的。
但是那时候母亲病的不省人事,我和妹妹没有经验,他们都说生病了,多吃点就会好的快一点。
我为了让阿母很快点好起来,不小心就把留种的粮食吃完了。”
仆人接着问,“你们家里既然没有良种了,可以向邻居去借啊。”
这次哥哥还没有回答,一旁的其他人就回答了,“夏嬷嬷你不知道,这种一般一个村的是一个宗族,他说了宗族里不给他们种子,他家邻居怎么可能借。”
哥哥听到有人替他解释,忍不住点点头。
“后来我以为我们家就要饿死了,但是有个好心人告诉我,庄子上的一处有非常好的粮食种子,产量还多,只要我能去拔一些回来种上,一定能熬过去的。”
说完哥哥咚咚咚又在个阴嫚磕头,“贵人,我知道偷盗不对,但是我已经没有办法了,求您了,一切罪责让我来承担,求您放过我妹妹吧,他真的还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