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格格多子多福(三十一)
皇帝做好了充足准备。
甚至他为了能确确实实有女儿出生,还做法好几次,正儿八经在御案上贴上符纸,符纸每天都不重样,成了日抛品,天知道前去养心殿跟万岁爷谈论要事的臣子们看到了有多恍惚。
出来时差点被台阶绊倒,魂不守舍跟其他臣子对视一眼,从对方眼里看出同样的震惊,这才回过神来,原来之前的符纸并非自己的错觉,万岁爷真信这个。
顿时感觉万岁爷并非表面上的不近人情了。
万岁爷也会为了求孩子做出跟平民老百姓一样的事。
只是有一人知道这事,就必然有无数人知道这事。
转眼间,好些大家族都反应过来在今朝,生公主可比生皇子贵重多了。
臣子们是后知后觉万岁爷这般看重女儿的——尽管知道李贵妃所出三位公主皆被万岁爷封做固伦公主,这是皇后之女才能享受到的待遇,对于恪守规矩的万岁爷来说,就是格外偏宠。
但那是因为三位公主是万岁爷为皇子时养大的缘故,自己还未起势前亲手养大的女儿,那感情能跟为帝时抚养的女儿能比的吗,那肯定不能。
所以在意识到万岁爷确实偏疼女儿,为了求女特地去查了各家族的事,还让钦天监查好同房的日子,他们也就确确实实地恍惚,深刻意识到,哪怕在登基后生下的女儿,也一样会被万岁爷宠上天。
甚至因为四十个阿哥的缘故,皇上只会更加疼宠女儿。
他们确实不该轻视公主对皇上造成的影响。
……
固伦怀惠公主三朝回门时,带上固伦怀恪公主和固伦怀淑公主及三位公主额驸,承干宫别提多热闹了,万岁爷、皇后娘娘和李贵妃齐聚一堂,逗着小外孙和小外孙女。
小外孙纳喇·兴宁今年七岁,是个小小的男子汉,结识了表妹博尔济吉特·锦辰后,便将护住表妹作为第一要事,毕竟小表妹长得可爱,他喜欢表妹可爱的样子。
值得一提的是,二公主在生下女儿后,名字也是由万岁爷定下的,虽说抚蒙两地相差挺远,但当时还是皇子的万岁爷愣是靠书信坚决将小外孙女博尔济吉特·锦辰的名字定下。
皇帝看重女儿,也挺喜欢素未谋面的小外孙女,当小外孙女跟二女儿归京时,万岁爷还想将小外孙女封做和硕格格,只是被宗室劝下来了,毕竟大清也就出现过孔四贞这位异姓格格。
但皇帝是个脾气倔的,说封就封,改日就趁宗室不注意,将小外孙女锦辰封做和硕格格了。
还在这之前特地将先帝养女和硕纯禧公主晋封固伦纯禧公主,将公主儿媳封做固山格格,以至于锦辰被封做和硕格格时,宗室们没了理由反对。
再怎么说公主亲生女被封做和硕格格也有几分道理,是皇上血脉,万岁爷封了二公主亲女做和硕格格,应该就不会被逆反到要封大公主儿子做什么异姓王了吧。
虽说皇帝应该不至于糊涂到这个程度,但万一呢,谁敢赌这个,在万岁爷登基前,谁也没想到万岁爷会一下子册封三位固伦公主,将自己平生生过的女儿都封了固伦公主。
好些人万般肯定,要是皇上不止三个女儿,那得全封了固伦公主吧,疼爱公主到这个程度的,大清建国以来,万岁爷是头个。
但是看看万岁爷四十个儿子,在四十个儿子的对比下,仿若独苗的三个女儿,疼爱女儿的家族就不意外万岁爷会看重公主了。
儿子多了,那是真看着不耐烦啊。
争夺家业还是小事,家大业大的养得起,但是要是养成一副浪荡子性情,闯出大祸,那还得了。
皇后笑道:“兴宁这般喜欢锦辰,说不定两个孩子能成一桩好事。”
兴宁煞有其事道:“郭罗玛嬷,这是兴宁妹妹,兴宁不能娶妹妹的。”
锦辰也点点头,这般大的小孩儿学足了她额娘幼时的模样,活蹦乱跳的,不一会儿就拉着表哥去玩了。
皇后见小孩无意,就打消了这个念头。
毕竟拉郎配也得看孩子愿不愿意,皇后可不会做出硬凑一对的事,之所以提出这个想法,便是看两个孩子亲近,又是她外孙子外孙女,换做旁人她可不愿意理会。
固伦怀恪公主和固伦怀淑公主对视一眼,笑意满面,额娘可是跟她们说过了,表哥表妹成亲没问题,但是上一辈是亲兄弟姐妹的就没必要了,她们是亲姐妹,生下来的孩子凑一对,将来会没有孩子的!
额娘这么告诉她们,她们也就立马回去给自家儿女做通思想,这么大的小孩是什么都不懂,但是若是旁人都认定表哥表妹能成亲的话,小孩很容易被影响造成错误认知。
现在看来,两个小孩聪明机灵极了,被点通只是哥哥妹妹的关系后,任凭旁人怎么说,都坚定认为对方是妹妹/哥哥。
……
三公主归宁后,那日万岁爷脸上满是笑容,面对做错事换做是平时会被皇帝大骂一顿的臣子,难得息事宁人,大事化小,愣是让对方逃过这一劫。
踏出养心殿的臣子们对视一眼,这回可不是什么震惊到无以复加了,而是满眼图谋。
万岁爷后宫满是皇子阿哥,皇子阿哥不值钱,但要是他们家族女儿进宫生下公主,再生下儿子,那万岁爷会不会极尽宠爱小公主,爱屋及乌看重公主同母兄弟,这皇位自然而然就落到公主兄弟头上了。
万岁爷前两个儿子废了,颇为看重的儿子弘时又是那样一副文不成武不就的模样,还颇为自傲,有的臣子能咬咬牙支持四阿哥。
但是更多人可没这么不清醒,先帝亲封的皇太子都能二立二废,更别说四阿哥还只是从前的世子爷,万岁爷现在登基了也没见将四阿哥封做皇太子。
若是说万岁爷为了防止九子夺嫡的事再度发生,特地不封皇太子,实际上还是对弘时阿哥有那么重视的,那弘时阿哥的生母怎么只是懋嫔。
万岁爷另一个潜邸侧妃封了贵妃,名下三个女儿皆封固伦公主,同是潜邸侧妃,这对比可谓明显,若是足够重视,那为万岁爷生下三个儿子又是潜邸侧妃的宋氏怎么说也够得着一个妃位。
但偏偏没有,甚至懋嫔全族没被擡旗,懋嫔是汉女身份,这是极大的短缺。
放眼前朝,康熙帝后宫汉军旗妃子所出子嗣绝没有争夺皇位的能耐,更不用说汉女所出子嗣了,在今朝,万岁爷后宫子嗣绝大多数是汉军旗妃子所出,在这方面,他们勉强能放宽对皇子血脉正统的要求,汉军旗也是旗人,也算是有个身份由来。
但是懋嫔只是民籍,他们怎能接受。
臣子们都是无利不起早的,弘时阿哥只是占了顺位继承的‘长子’身份,没有过多的优势,不值得他们投靠拉拢。
但要让他们支持别的皇子,总觉得不是滋味,一个在自己眼前晃悠的皇位啊,谁不心动,从龙之功哪比得过天子外家。
况且这里面还有整整二十个阿哥是双生子,没有争储资格,也就看着唬人罢了,万岁爷总共有十七个阿哥有争储资格,这跟先帝时的九子夺嫡有何区别。
但是比起先帝时的先帝只看重太子这点不同,万岁爷看重女儿,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一个能生养的妃子有一儿一女就能立于不败之地。
雍正三年的大选,有不少臣子蓄势待发,臣子们也不怕吃亏,就凭万岁爷现在的生养能力,只要他们家女儿身体没问题,总能生下孩子。
生下女儿就是走运,再不济有个儿子也好,就算万岁爷再不看重儿子,将来总会给儿子一个镇国公当当吧。
于是在雍正三年五月的大选时,绝大部分秀女是奔着皇上后宫来的,图着成为皇子嫡福晋的少之又少,不受重视的皇子还不如宗室王爷更受人待见。
此时此刻,二十一位皇子还在想着自己的嫡福晋会是谁,出身和模样怎么样。
可在大选场地上,兰箐箐翻着秀女名册,眼皮子跳个不停,满心震惊。
万岁爷特地选生女儿多的家族的秀女在常理之中,但是为何这么多同样生女儿多的家族也塞人过来了,往年不是会特地借口生病避选吗?
在原身记忆中,宋氏的大儿子是皇帝板上钉钉的继承人,因皇上意思和态度都十分坚决,第一次的大选根本没多少贵女参选,都赶着雍正元年的皇帝守孝期间出嫁了——
书中剧情是雍正元年皇帝刚登基不大选,让旗人各自婚嫁。
秀女名册上还有万岁爷最宠信的弟弟和硕怡亲王的嫡福晋的两个侄女和好几门关系不远不近的表亲。
要知道怡亲王嫡福晋兆佳氏她阿玛马尔汉连连生了十来个女儿,活下来的女儿仅有七个,饶是这么努力都只堪堪在将近六十岁时才生下唯一的儿子关柱。
当初皇上还是四贝勒时,一连生下十八个儿子,兰箐箐就听说在贝勒府外烧香烧得最厉害的当数这位马尔汉,都不避讳人的,有一次还冲过来亲手握了握四爷的手沾沾手气,以求老当益壮再来个儿子。
当晚四爷脸色黑沉,也只有小女儿才逗得了四爷高兴。
因为实在好奇,兰箐箐还特地打听了马尔汉儿子关柱成亲后的子嗣。
结果跟他阿玛一个样,不管多少妻妾有孕,生下的都是女儿,甚至比他阿玛还厉害,连生了十三个女儿,几乎每年一个,偏生他亲姐是怡亲王嫡福晋,跟万岁爷沾亲带故,他便是纳多少个妾,都被人视作理所当然之事。
就是他这体质很难生出儿子,或许得像他阿玛那样熬到六十岁才堪堪有个儿子吧。
这次进宫的是关柱的大女儿和二女儿。
显然皇帝查到的家族也包括兆佳·马尔汉这一族,皇帝将两位格格留牌子赐香囊了。
兰箐箐差点忍不住笑,看着万岁爷为了女儿这般折腾的样子,可真是‘于心不忍’啊,但是确实挺逗人开心的。
她知道她和女儿们的地位是建立在其他妃子生不出女儿的基础上,所以她自觉没必要为皇上苦苦熬不来女儿表现得多感同身受。
要知道,万岁爷越是渴求不到女儿,才会越发珍惜自己仅有的三个女儿,从而对女儿生母另眼相待。
……
雍正三年,后宫添了四个满洲旗贵女,六个汉军旗贵女。
这四个满洲旗贵女分别是兆佳氏两姐妹,富察氏和戴佳氏。
六个汉军旗贵女则是年氏,周氏、董氏、范氏、管氏和关氏。
年氏是年羹尧的女儿,因没有一个进后宫的宠妃妹妹,年羹尧说不上多收敛,但也不似原来那样放肆到落得一个被赐死的结局。
不过一旦人有了地位权力,便总是忍不住肖想更高的权力地位。
年羹尧没胆子想皇位,但是他有胆子肖想天子外祖的身份啊,正好他生养的儿子少女儿多,符合万岁爷选妃范畴,这不就成功让女儿进宫为妃了。
皇帝直接将年氏封做肃妃,兆佳氏中的姐姐封做吉嫔,妹妹为贵人,剩下的富察氏、戴佳氏和汉军旗贵女都封做贵人。
一入宫地位就跟潜邸老人齐平了。
即便懋嫔怎么安慰自己,在意识到年羹尧之女初封为妃时,她还是禁不住发抖了,如果说皇上一直压着她的位份是想让她资历提上来再封妃,如果说皇上将李氏封贵妃并且将李氏一族擡出包衣旗,是想给她找个挡箭牌,让她日后以汉女身份封贵妃不会太突兀。
就像万岁爷封固伦和淑公主的女儿为和硕格格前还会特地将和硕纯禧公主晋封固伦纯禧公主,将固伦纯禧公主的儿媳封做固山格格,就为了宗室们的口舌不会落到女儿和外孙女跟前。
那万岁爷直接将没有生养也不是潜邸旧人的年氏封妃,让刚进宫的兆佳氏跟生养了三子又为潜邸侧妃的她相提并论,又算什么。
懋嫔终于意识到,万岁爷对她根本没有宠爱,没有打算,没有顾忌,更没有念着她生养三个儿子的功劳,毕竟,万岁爷不缺儿子,只缺女儿。
哪怕弘时是他曾经的世子,也不被他放在心上。
她两辈子到底混出个什么来,一瞬间,她恨极了被她换了孩子的李氏,倘若李氏的女儿现在是她的,不、那些女儿本来就是她的,她该有三个固伦公主,成为贵妃的也会是她。
而非顶着个汉女身份,在众多满洲旗、汉军旗,满洲旗汉军旗包衣里不上不下,分明是潜邸侧妃的身份,但到头来谁都能踩她一脚,谁都能看不起她,谁都能故作清高叹她一声,以汉女身份成为嫔位,实属了不得。
谁都恨她不过是早一步生下阿哥,居然捡漏成为侧福晋,在万岁爷登基时有个嫔位当,可谁知道她的痛苦,李氏跟她身份一样,凭什么一个个都只敢欺压她,不敢欺压李氏!
凭什么,就凭李氏是贵妃,有三个备受皇上宠爱的固伦公主吗,而她只是嫔位,有两个残疾儿子和一个不着调的儿子,是她自己想这样的吗?
上天上辈子折磨她一世,这辈子仍是不放过她,不愿让她如愿以偿。
如果兰箐箐得知她这般想法,肯定毫不犹豫反驳,准许你算计,就不准别人欺压你吗?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自己听了不觉得好笑?
那十一位格格不是非得当这恶人,着实是早些年的仇压着无处释放,现在逮着机会了,自是有恩报恩,有仇报仇。
而那新进宫的十个宫妃,是大选出身,最低位份也是贵人,最高直接封妃,高位者对低位者轻视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了,总不能要求肃妃对一个嫔位百般殷勤讨好吧,肃妃家世高出身贵重,身体好着呢,只待侍寝后怀上身孕,何必在意懋嫔。
若是相信懋嫔儿子能成为皇帝,年羹尧早就将自己女儿塞进弘时后院当侧福晋了。
……
且不说懋嫔怎么恨,皇帝册封那十个妃子后,日常过来找皇后娘娘说话的人多出了肃妃和吉嫔姐妹俩,不过皇后不耐烦应付她们。
她平时跟贵妃聊聊潜邸旧事和女儿外孙们就足够打法时间了,对上三个新妃子,她们不是来讨她欢心的,而是让她格外付出精力应付的。
那三位妃子也算识相,见皇后娘娘不愿理会她们,一个个都不想着投靠皇后了,而是一心一意争宠。
但皇帝讲究同房的时辰,她们想也没用,只能等着万岁爷何时算好时辰再行邀宠。
十个新晋妃子且不论,整整二十一个阿哥到了年纪娶妻,除了钮祜禄氏因只有一个儿子,对那个位置有一搏心思,对儿媳妇的出身百般期待,郭络罗氏因头胎就是双生子,对自己即将有儿媳妇一事挺看重,其他贵人心思仍在自己大儿子身上。
不知何种缘故,大儿子成亲后,奔波于造人,但生下来的都是阿哥,万岁爷大孙女这个位置还有大把人争。
这些贵人不在意自己二儿媳和小儿媳只有一个原因,这些阿哥都是双生子,相貌、身高一致,将来绝对无法争储,她们精力都在大儿子身上,如同懋嫔的两个儿子被废了后,一心一意在小儿子身上付出精力。
她们现在只有靠大儿子这条路了,指望万岁爷给自己地位,百年后或许还行,但比起死后的风光,还是活着时受人敬仰好。
懋嫔也没了别的办法,一心一意紧抓小儿子,只求万岁爷看在弘时长进的份上,继续看重弘时,封弘时做皇太子。
她只求这个,满心执念都在弘时身上了,若是哪日有人抢走她儿子的皇太子之位,她怕是会恨之入骨。
……
承干宫,皇后选好二十一个阿哥嫡福晋后,将折子一递,兰箐箐接过去一看,果然不出所料大多是汉军旗贵女。
唯有两个是满洲旗贵女。
仔细一看,是钮祜禄氏的儿子和郭络罗氏的长子两人的嫡福晋,一个是富察氏,另一个是佟佳氏,不过并非是大族出身,只是跟大族一个姓氏的巧合。
即便是这样,万岁爷圣旨颁布下来时,两位满洲旗妃子真是惊喜异常,特别是在同时婚娶的十九位阿哥只能迎娶汉军旗贵女为嫡福晋时,便越发激动了,看来万岁爷对她们的长子还是重视的。
这事且不论。
钦天监再度根据妃子生辰八字算出同房时辰。
在同房后,妃子们许久不曾传出消息,这让皇上大为惊喜。
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他一旦宠幸妃子,妃子就会怀上身孕的巧合消失了!
他能生下女儿的希望比从前大太多了。
雍正帝一下子过于兴奋,早早起来批改奏折,还不忘在早朝后催着大臣们快快忙完差事,和他一同想女儿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