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药香里的志愿情
九月的晨光刚漫过梧桐树梢,林秀兰就背着印着“社区志愿”的蓝色帆布包出了门。包里装着一沓垃圾分类宣传册,塑料封皮边缘被她反复摩挲得有些发毛——这是她做社区志愿者的第三个年头,从最初跟着老志愿者挨家敲门,到如今能独当一面组织活动,帆布包上的油渍和划痕,都是她的“勋章”。
“林姐,早啊!今天西区的宣传还得靠你带带新人。”刚到社区服务站门口,负责人老张就迎了上来,手里攥着两张皱巴巴的名单,“这俩大学生刚报名,对小区楼栋不熟。”
林秀兰笑着接过名单,指尖触到纸张边缘的毛刺:“放心,保准教会他们。”她转头看向站在老张身后的两个年轻人,男孩背着双肩包,女孩手里还攥着没喝完的豆浆,眼神里满是期待。简单交代几句后,三人就推着装满宣传册和小礼品的手推车往西区走。
西区是老小区,没有电梯,他们得一层层爬楼。林秀兰走在最前面,每到一户门口,都先轻轻敲三下门,声音温和却有力量:“您好,我是社区志愿者,给您送份垃圾分类的宣传册,顺便跟您说下下周集中投放点的调整。”大多数住户都会热情开门,可也有不耐烦的,隔着门喊“不用了”,林秀兰也不恼,把宣传册塞进门口的信箱,再轻声补一句“有问题随时找社区”。
一上午跑下来,男孩的T恤已经湿透,女孩的声音也带了点沙哑。林秀兰自己更不好受,喉咙像塞了团干棉花,咽口水都疼,腰也因为一直弯腰递宣传册隐隐发酸。“歇会儿吧,”她指着楼下的长椅,“我去买瓶水。”
刚走到便利店门口,就看见社区服务站旁边多了个临时小摊子,蓝色的遮阳棚上挂着“苗医义诊”的牌子,一位穿蓝色对襟衫的阿姨正低头整理草药。林秀兰好奇地走过去,只见摊子上摆着几个透明的小罐子,里面装着琥珀色的含片,还有一个保温桶,正冒着淡淡的热气。
“姑娘,看着像嗓子不舒服?”穿对襟衫的阿姨抬头看她,眼神温和,手指上还沾着点草药的碎末。
林秀兰摸了摸喉咙,不好意思地笑了:“阿姨,我是社区志愿者,一上午说话太多,嗓子有点疼。”
“巧了,我这有刚做的润喉含片,你试试。”阿姨从罐子里倒出一片含片,递到她手里。含片刚碰到舌尖,就有一股清凉的薄荷味散开,接着是淡淡的草药香,咽下去后,喉咙里的干涩感瞬间缓解了不少。“这是用薄荷、金银花和我们苗家特有的‘喉风草’做的,专门润喉利咽。”阿姨一边说,一边从保温桶里倒出一杯浅棕色的饮品,“再喝点这个,补元气的,你们志愿者天天跑,体力消耗大。”
林秀兰接过杯子,抿了一口,味道有点像甘草茶,却比甘草茶多了点清甜,喝下去后,原本发沉的身体好像轻快了些。“阿姨,您这药太管用了!多少钱啊?”她连忙摸口袋。
“不要钱,”阿姨摆摆手,“我叫王阿妹,是苗医,跟社区商量好来给志愿者们送点草药的。你们为社区忙活,我们也该为你们做点啥。”说着,王阿妹从摊子底下拿出一个布袋子,里面装着几小盒含片和几包草药茶包,“这个你拿回去,分给一起做志愿的伙伴们,要是不够,下午再来拿。”
林秀兰接过布袋子,手里沉甸甸的,心里更是暖烘烘的。她连忙跑回长椅旁,把含片和草药茶分给两个年轻人。“这是苗医阿姨送的,特别管用!”男孩含着含片,眼睛一下子亮了:“哇,比薄荷糖还舒服!”女孩喝了口茶,也连连点头:“喝完感觉又能爬几栋楼了!”
下午,林秀兰带着两个年轻人继续宣传,包里多了王阿妹给的草药。遇到其他志愿者,她就把含片和茶包分出去,大家尝过之后,都赞不绝口。有人好奇地问起王阿妹的摊子,林秀兰就把位置指给他们,不一会儿,“苗医义诊”的小摊子前就围满了志愿者。
王阿妹也不慌,一边给大家分含片,一边耐心地听大家说身体的小毛病。有个叫李建国的志愿者,做了五年志愿,平时负责帮独居老人买菜,每天要拎着十几斤的菜爬楼,最近总说膝盖疼。王阿妹听完,从包里拿出一个小瓶子,里面装着深绿色的药膏:“这是‘护膝膏’,用艾草和牛膝做的,每天晚上睡前涂在膝盖上,按摩几分钟,坚持几天就能缓解。”李建国接过药膏,连声道谢:“我之前贴膏药都不管用,这次试试这个!”
接下来的几天,王阿妹的摊子每天都在社区服务站旁边准时出现。志愿者们只要有空,就会过去坐一会儿,有的拿点含片,有的问问身体的问题,王阿妹总是有求必应。林秀兰更是每天都去,一来二去,两人就熟络起来。她知道了王阿妹是从贵州来的,跟着女儿在这边定居,听说社区志愿者辛苦,就主动跟社区申请来帮忙;王阿妹也知道了林秀兰家里有个瘫痪在床的婆婆,她每天早上先给婆婆做好饭,再出来做志愿,风雨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