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4章 张椿龄(2 / 2)

当两军相遇时,杨文治如同一股旋风般冲入敌阵,他手中的长矛上下翻飞,所到之处敌人纷纷倒下。

南山的团勇们虽然人数众多,但在杨文治的猛烈攻击下,完全无法抵挡,很快就被打得落花流水,全军覆灭。

张椿龄此时还不知道南山团勇已然覆灭的噩耗,他正率领着一千五百名南山团勇,踏着晨曦薄雾,向北疾行。

行至二十余里处,忽闻前方尘土飞扬,马蹄声如闷雷滚动。

只见马生彦部近五千骑兵如黑云压境,旌旗蔽空,刀矛森然,洋枪在晨光下反射出冰冷的寒光。

“列阵!快列阵!”张椿龄拔刀高呼,声音嘶哑而急切。

团勇们仓促布阵,长矛在前,火铳在后,但阵型尚未稳固,敌骑已如潮水般压来。

马生彦立于高坡之上,身旁立着李姓师爷。

师爷策马上前,高举白旗,朗声道:“张椿龄!马旅长有令,念你等皆为良民,不忍屠戮。只要缴械投降,保你全军性命无虞,可安然归乡!何苦以卵击石,徒增伤亡?”

张椿龄怒目圆睁,策马而出,刀锋直指对方:“李师爷,你可知道我张家几十口性命,皆死于回逆之手?今日我张椿龄宁死不降!要战便战,何须多言!”

李师爷叹息:“张团总,识时务者为俊杰。你仅千余人,对面近五千精骑,皆持洋枪快马,锐不可当。何苦让这些乡勇陪你赴死?”

张椿龄仰天大笑,声如裂帛:“我张椿龄生为大清人,死为大清鬼!今日纵死,也要让贼寇知晓,汉家男儿,不惧屠刀!”

言罢,他纵马冲锋,大喝:“兄弟们!随我杀贼!为家人报仇!”

“杀——!”千余名团勇齐声怒吼,如潮水般冲向敌阵。

然而,马生彦部皆是百战悍卒,装备精良。

洋枪齐发,火光迸射,硝烟弥漫。

骑兵如利刃切入豆腐,团勇阵型瞬间被撕裂。

刀光闪烁,血肉横飞,惨叫与马嘶交织成一片。

“顶住!顶住!”张椿龄挥刀连斩数敌,鲜血溅满脸颊,却仍奋力呼喊。

但敌骑如潮,枪弹如雨,不到半个时辰,团勇已战损八百余人,尸横遍野,血染黄土。

张椿龄强忍悲痛,集结残余七百人,结成圆阵,死守待援。

“撑住!南山援军和陶提督马上就到!只要撑住,就有希望!”他对身旁的副将嘶声道。

就在此时,南方烟尘再起。

众人以为援军已至,士气稍振。

却不料,来者竟是杨文治部。

只见杨文治立马阵前,矛头上挑着胡于芹血淋淋的人头,狞笑道:“张椿龄!你那南山援军,已被我尽歼于山口!胡于芹已死,尔等尚不知乎?”

其部下骑兵马颈下,悬挂着一颗颗南山团勇的头颅,随风晃动,触目惊心。

“爹——!”一名年轻团勇认出其中一颗头颅,悲吼一声,几欲冲出,被张椿龄死死拉住。

“兄弟们……”张椿龄声音哽咽,环视残部。

“援军已绝,今日唯死而已。但死,也要死得像个汉子!”

“死战!死战!”百余名残存团勇齐声怒吼,眼中燃起决绝之火。

他们不再结阵,而是如猛虎下山,向革命军发起最后冲锋。

刹那间,百余人的爆发如烈火燎原,竟逼得革命军连连后退。

刀矛相击,血光四溅,有团勇抱敌同坠,有老卒以身堵枪眼,惨烈至极。

但终究寡不敌众。

马生彦与杨文治两部稳住阵脚,合围而来。

洋枪齐射,弹如雨注,箭矢如蝗。

张椿龄身中数弹,仍持刀屹立,怒目圆睁,最终轰然倒地。

“将军——!”残部悲呼,却无一人投降,皆奋勇战至最后一息。

硝烟渐散,战场上唯余尸骸遍野,血染黄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