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0章 莲花城之战(1 / 2)

穆生花喃喃自语道:“马化龙怕我做大,不支援我,陕回本就与各路新回势不两立,唉!”

坐在残破的帅帐中,帐外风沙呼啸,如冤魂低泣。

手中那封来自董志原的复信早已被他捏成一团,纸角深陷掌心,指节发白。

火盆里,灰烬翻飞,像是未尽的魂魄在挣扎。

闭上眼,脑海中浮现出马化龙那张沉静而深不可测的脸。

金积堡的那位“总大教主”,名义上是西北回民军的共主,实则心思缜密,权谋深重。

他扶持弱小,压制强支,唯恐任何一支势力坐大,威胁其统治。

穆生花身为哲派二太爷之堂孙,聚众数十万,连克数城,拥有天水,莲花城,平凉,固原等州府,声势日盛——这在马化龙眼中,早已是心腹之患,岂会真心相助?

“我以同教同难之义求援,他却以‘大势已去’为由推脱……”

穆生花冷笑,声音沙哑,“不是他不想救,是他不敢救。他怕的不是清军,是我穆生花!”

随后站起身,踱步至墙边悬挂的残破地图前。

图上,他所控之地已缩成几点孤星,被清军的红标重重包围。

他指着地图,对身旁仅存的几位将领道:“你们看,曹克中从东压来,陶茂林断我后路,雷正绾的骑兵如狼似虎,游弋于我军侧翼。他们不是各自为战,而是协同推进,步步为营,这背后,必有高人统筹——怕是曾国藩的幕府,早已将我西北战局算得一清二楚。”

他顿了顿,眼中闪过一丝悲凉:“南方天京被围,李秀成突围不成,洪秀全困守孤城。我本指望南北呼应,牵制清军主力,如今却成了被抛弃的棋子。马化龙不救我,是怕我胜后夺其权;蓝明泰不救我,是怕我败后累其势。在这乱世,连同教同族,也只剩利益二字。”

帐中一片死寂。一位老将颤声道:“大帅,不如……退入山中,保存实力,待机再起?”

“退?”穆生花仰天大笑,笑声中满是苍凉。

“退到哪里去?黄土高原千里无遮,清军有骑兵,有粮道,有朝廷支撑。我们退一步,失一地;退十步,亡一军。退,即是亡。”

他猛地转身,目光如炬:“况且,我若退,军心必散。那些随我起事的百姓,那些战死的兄弟,他们的血,岂非白流?”

缓缓抽出腰间战刀,刀身已锈,却仍透着寒光。

随后将刀锋轻抚过掌心,低声道:“马化龙怕我做大,那我便做给他看——哪怕只做一日之大,也要让这西北大地,记住穆生花之名!”

他下令:全军集结,焚烧辎重,破釜沉舟。明日黎明,全军反攻曹克中大营。

“我不求生,只求战。不求胜,只求死得其所!”

黎明前的黑暗最是浓重,风沙在莲花城外的沟壑间呜咽,如亡魂低语。

穆生花立于城头,披着染血的战袍,身后是仅存的三千残军。

他们衣衫褴褛,刀刃卷口,眼中却燃着不灭的火——那是绝望中最后的光。

莲花城,这座依山而建的边陲小城,成了穆生花最后的据点。

它地势险要,三面环崖,唯有一条窄道通向城门,易守难攻。

穆生花退守至此,已无退路。

曹克中率两万大军压境,陶茂林断其粮道,雷正绾的骑兵游弋于外围,如鹰视兔,只待城中力竭。

这一战,注定载入西北战史,不是因为胜败,而是因为其悲壮如烈火焚天。

战前夜,穆生花召集诸将,焚香祭旗。

他将李朝栋、铁正国,纳三,李成恩,妥师,柳师爷等战死将领的牌位供于案上,沉声道:“诸君皆我兄弟,今虽身死,魂魄当与我同在。今夜,我们不为生,为死;不为城,为义。”

他下令:妇孺老弱尽迁入城中地窖,青壮皆上城头,凡能持刀者,皆为战士。

城中存粮尽数蒸为干饼,分发三日之食。

所有火药集中于城楼,待敌近城,以命换命。

次日辰时,曹克中大军压至城下,旌旗蔽日,炮队列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