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长平听到这里,眼神黯淡了一些,“老师说得极是,学生觉得自己恰恰就是少了那份灵性,常常是知其然,却不知其所以然,更难以跳出书本,有自己的见解。”
“长平,为师刚才那番话,并不是说你一定考不上举人、进士。科举一途,运气、时势、甚至是临场发挥,对于科举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古往今来,大器晚成,凭借自身勤勉最终登科者,亦不在少数。我告诉你这些,是想让你对前路的艰难有一个清醒的认知。若你志在更高的功名,前路必然布满荆棘,需要付出比那些天资聪颖者多出数倍的努力。为师并不是在打击你的志气,而是想让你看清现实,摆正自己的心态。凭你的心志,未必走不出一条坦途。”
沈长平听着,老师的每一句话都像是重锤敲在他心坎上。
“学生明白老师的苦心。那老师觉得,学生如今,该如何抉择?”
林墨见他并未被打击得一蹶不振,眼中闪过一丝欣慰。“这取决于你心中所求为何。
若你所求,是改换门庭,光宗祖,得一功名安身立命。那么,以你的能力,继续潜心向学,考取秀才功名绝非难事。秀才的身份,在乡下足以受人尊敬。日后,你可以开馆授徒,教化乡里的孩童;亦可以凭借秀才身份,更好地协助父母经营家业,你们沈家如今家业渐兴,若有你这个秀才支撑,必定能更上一层楼。
若是你心有不甘,立志要在科举这条路上搏一个出身。那么,你就要有破釜沉舟的决心,这意味着你要投入更多的精力,承受更多的压力和不确定性。”
林墨这一番长谈,可以说是推心置腹,将利弊得失、前路选择清晰地摊在沈长平面前。
沈长平沉默了许久,他才缓缓抬起头,像是下定了某种决心,“学生多谢老师今日的肺腑之言!老师这一番教诲,如醍醐灌顶,让学生看清了许多东西。学生会仔细思量,再做决断。”
林墨看着他眼中重新亮起的光芒,知道这孩子是听进去了,他欣慰地点点头,“理当如此,此事确实不急于一时,想清楚了,脚下的路才能走得更稳,去吧。”
“是,学生告退,”沈长平再次行礼,转身退出了书房。
沈长平独自在院子里站了许久,傍晚的风带着一丝凉意,吹散了他心头积压许久的迷雾。
现在,他越发肯定了自己的想法。
科举仕途,并非他内心真正的渴望。
那条路需要的天分恰恰是他欠缺的,继续勉强走下去,或许能靠着勤奋考个秀才,但那之后呢?为了考上个举人浪费自己的一辈子?
他很清楚地意识到,那并非他自己想要的未来。
他想做的,是能切实帮助到别人,能让自己内心感到充实安稳的事情。
学医的念头,其实并非空穴来风。
早在几个月前,他就收到了何大夫的信,信中提及何大夫很看好他,想要收他为徒。
当初他的腿就是何大夫看好的,医术十分了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