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5章 另一半人生(1 / 2)

初平三年的冬天,刘协有了新的身份。

他的腿伤已经痊愈,眼下进了夷吾书院读蒙学,用的名字是‘江野’。

貂蝉现在是他姐姐,在诸葛工坊‘帮工’,实际上就是方便和刘备与诸葛亮沟通。

姐姐叫江离,弟弟自然也姓江,野字是刘协自己取的,隐于市野的意思。

他‘家’被安置在临淄城稷门外,这是专门为来临淄求学的士子修建的“学区房”。

有很多来自各地的年轻士子到临淄求学,刘协在其中一点都不起眼。

十一岁半的孩子,正是青春期,本来在宫里就很难坐得住。

虽然刘协比绝大多数孩子都有定力,也天生具备政治素养,但他也是人,也想有同龄的伙伴,也想在外面过一段更符合少年心性的人生。

很多人都想做皇帝,但只有真正做了皇帝的人,才知道那空旷大殿里孤独的銮座会带来多大的压力。

普通人家的日子过得当然不好,大多数人可能会羡慕刘协生在皇家衣食无忧。

但很少有人想过,少年天子同样很惨。

一个未成年的孤儿,没有实权,对身边的一切都没有控制力,没有自由。

没有亲人,没有朋友。

四五岁就学会了耐心,七八岁就学会了镇定,十来岁就学会了把一切埋藏在心里不被人看出来。

是因为天才吗?

不是的,只是因为孤独和无奈。

那些对一般人而言算是‘少年老成’或‘天赋异禀’的素质,在少年天子身上,只是环境造就的生存本能而已。

所谓的锦衣玉食实际上是固定的‘制式工作服’与‘标准工作餐’,每一顿饭都有可能不安全,就连睡觉都可能藏着危险。

能接触到的所有人都只会拿他当工具或财产看待,身边的所有人都各有其主,能见到的每个人都各有目的,不能见到的那些人同样只想争夺‘监护权’。

不能有理想和追求,一生的目标早就已经固定,人生注定光鲜,但却没有选择,就连‘放弃’或‘躺平’都不能选。

从出生到死,没有任何一段时光是能自主抉择的,生来就没有‘人权’。

那顶能挡住脸的十二旒冠冕,戴在十二岁的少年头上,不仅不会让人感到神秘和敬畏,还会使人忽略他最基本的身份——他是个人,是个尚未成年的人。

除了刘备和从小陪刘协长大的貂蝉,没人会拿刘协当人看。

就连后世的人,大多也不会拿天子当人看。

可天子也是个普通的人……

刘协比任何人都想多看看外面的世界。

这汉室河山,名义上是天子的江山,但天子却往往是对这河山最陌生的人。

他知道自己无法选择人生,他也明白自己不会有太多自由和空间,他已经把每个孩子都必然拥有的对外界的探索本能压低到了极致。

但如果有机会,他确实期待能得到一段不同的体验。

他也愿意走到人群中,去体验民生之艰,去了解人们的生活。

就像他愿意尝试挨饿一样。

其实刘协一直是很羡慕诸葛亮的。

他羡慕诸葛亮能自由的在外面做想做的事,也羡慕诸葛亮总是能以动手做实验的方式学习刘备的‘杂学’。

比如几何,比如杠杆,比如热与力,比如对天地的理解,比如基础生物,比如一些简单的化学反应……

其实刘备的数理化水平有限,也就义务教育级别,而且事务比较多,很难整理成系统学科。

但刘备全都是让诸葛亮自己做实验的——能学到多少其实无所谓,学快学慢也没关系,关键是学了的知识要真正掌握和应用。

诸葛工坊也并没有被赋予任何重任,只是作为实验室。

工坊里研发出来的杠杆弩目前也没有大规模军用,因为威力不足以射穿铠甲,而且只能平持,否则弩矢会掉——对步兵而言射程和威力不足,对骑兵而言没有弓箭的适用性高,只适合刘备这种不会弓箭的。

现在,刘协有了在工坊捣鼓的机会。

刘备没有限制刘协只能在宫外,如果刘协愿意,随时都可以回宫。

但这种身份交换不可能经常进行,刘协自己也明白。

所以,刘备与刘协约定,出宫之后,如果选择回宫,那就不能再出来了——否则会有人因此而死,诸葛亮也会极其危险。

这种来之不易的第二人生,刘协不会轻易放弃的。

刘协想试试,在外面打磨一段时间之后,能不能以自身的水平做官——他做了个计划,打算在十五岁时考策试。

他在宫里是无法衡量自己能力的,也无从了解具体的事务。无法衡量就会心虚,无从了解就会提心吊胆。

他想了解自己,想了解天下,这是有责任心的孩子才有的态度。

……

而诸葛亮也是羡慕刘协的。

每个人都一样,总是对那些自己不了解的东西抱有比较高的期待。

墙里的人想出来,墙外的人想进去……

所以诸葛亮也得到了一段新的人生体验。

他要戴上十二旒冠冕,在宫里接受教育,顺便磨炼一下心性。

诸葛亮不需要再上蒙学了,这几年教他的人太多,早就达到蒙学毕业标准了。

其族父诸葛玄是饱学之士,诸葛亮又能随时向刘备、贾诩等人求教,和徐庶、田豫等年轻人关系也很好,赵云也常去工坊检查功课。

只是诸葛亮的年纪还无法进入大汉军事学院——对身高年龄体能都有要求,他现在的年龄不适合参与军训,正好到宫里学学人性。

这也是在用实验的方式学习。

其实诸葛亮很兴奋——他觉得这事很刺激……

刘备都有点懵,不是说诸葛一生唯谨慎么?

怎么自己这个诸葛亮这么喜欢冒险的?

难道是自己打开的方式不对?

但仔细想想之后,刘备也就释然了——如果诸葛亮没有冒险精神,那历史上他怎么会接受寄人篱下的刘备邀请……

当时他接受的是什么级别的挑战?

刘备那时候除了一群老兄弟之外啥都没有,属于屡败屡战的状态,见到诸葛亮的时候曹操都统一北方了,刘备却处于濒临破产的情况。

说得直接点,真的连工资都发不起……只能靠给荆州集团提供武力外包服务讨生活,是挂靠大企业的供应商。

一个创业失败多次的中小企业老板,负债经营,邀请二十几岁的诸葛亮搞运营,面对的竞争对手却是国有资本垄断集团……

要知道诸葛亮的哥哥是江东集团的高管,岳父和连襟是刘备当时的母公司荆州集团的股东,很多好友都是国资垄断集团的高层,他想进任何一个大厂都有人内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