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4章 都来抄作业(1 / 2)

其实现在的情况已经比原本历史上好得多了,大汉没有全面混乱,人也没死那么多。

虽然各势力看起来都不怎么听话,但无论如何,他们至少都保持了“忠臣”的态度,这其实比刘宏执政时期还要好一点。

至少刘备没被人以钱粮卡脖子,家里房子和粮仓也没被人烧。

由于刘备治下的官屯佃户过得还凑合,而且乐意接纳流民,其它势力为了避免佃户或庶民全都逃亡到青州去,也不得不保持克制——比如少收些粮租,至少得让人活下去。

那么多真牛马都进了刘备手里,那就得保住剩下的纯牛马啊,要不然谁种地呢……

各个学院也进入了正常运作期,不断有新的学生毕业做官,目前毕业的大多数是寒士或流民士子出身,也就是来青州前就已经识字的。

随着时间推移,还会有更多庶民黔首子弟,从蒙学开始,通过各学院以及策试或从军实现跃迁。

这些人当中,绝大多数都是心向刘备的。

《农策》也开始向青州以外的地方传播,刘备没有将农业技术藏着掖着,这对所有汉人都是有利的。

这也使得刘备在兖豫青徐等州都有很好的名声,劳苦大众、小地主乃至寒门士人大多确实对刘备有好感,即便他们从没见过刘备。

世家豪门与刘备确实是理念不合,利益也不合,这种矛盾没法解决。

但现在世家豪门是分成了多个集团的。

而且这些集团正在重新朝着“汉室”聚拢。

这才是最大的改变,确实是受刘备影响而变化的。

用最合法的方式把刘协带到青州,全天下都必须承认刘协是唯一合法的皇帝,就算有些人嘴上称刘备是权臣汉贼,但实际上没人能质疑刘备辅政监国的合法性。

只要刘协没死,大汉就仍然是完整的,只是从党争变成了势力争夺。

各地士族形成了不同的集团,各自投资,扩张势力——很多家族都是分散投资的,这不是党争了,而是‘市场竞争’。

而且,大家都在屯粮屯兵,也都在学习刘备的某些操作。

……

投资董卓的,大概可以称为关陇集团,当然,这些人未必全都是关陇人士。

董卓失去了刘协这个政治旗帜,董白也无法成为皇后,这使得董卓无法丢弃董太后这个最后的筹码,相当于被限制在了关陇,很难参与朝政。

但董卓也抄了点作业,主要是抄了军队控制郡县以及全面征税——董卓也开始向所有人征收两成税,也废了税役制度,让军队直接上门征收,无论是不是豪门。

然后李儒自己发挥了一点,李儒建议董卓给各部军队布置任务,董卓本部亲军作为监税官,交一半上来就行。

其实这种全面强制征收反而能让贫户存活。

军队征税会被历朝历代视为‘暴政’,主要是因为军队更乐意去豪族大户征税……

征收豪门的粮食才能快速完成任务,贫家小户相隔太远,关中关西很多地方地广人稀,又难跑又没多少收益。

当然,董卓手下的部队大多收税额度是超过两成的,但即便是抢得最狠的牛辅,也没有以前点税役的时候对草民的伤害大。

只是关中的土豪大户确实遭了殃,尤其是那些没有投靠董卓的,大多数都得破家……比如皇甫嵩。

……

投资曹操的,当然是颍川集团。

曹操送还了征东将军印信,但却收下了刘备送去的剑,这意思实际上是表示他不会‘征东’。

这并不是在表现敌意,恰恰相反,这是曹操在告诉刘备,他没有将刘备视为敌人,依然相信刘备的人品和友谊。

但曹操的投资人肯定不会这么想,颍川集团大多数士族都会与刘备对立。

曹操还得依靠颍川豪门立足,能暗中表态不为敌就已经算是不错了。

毕竟两人的基本盘不一样,刘备的根基在寒门和庶民,而曹操已经接受了颍川豪族的投资。

由于颍川集团没有政治旗帜,大概率会尝试争夺刘协,所以刘备安排了张辽等人严密防备——这是立场问题,不是个人仇恨。

曹操在兖豫清洗豪族,其实也是在抄作业,但曹操显然是知道为什么要这么抄的。

和刘备一样,曹操也在扩大本部势力,削减地方豪族根基,腾出土地,只是方式不同。

……

荆襄集团投资了刘表,蜀中集团投资刘焉,这其实都是在另外扶持刘氏宗室。

这两边抄的是另一个作业……学习农策,实施盐铁专营,同时大量抢牛。

刘表和刘焉的选择是基于环境的,两人都在长江以南水网密集之地,这是最适合种水稻的。

水稻的产量可比粟和麦高多了,而且南方气候环境好一些,只是特别缺牛。

眼下刘表和刘焉都在到处“买牛”,因为牛都在土豪宗贼地主手里。

不卖的当然会挨揍……

刘焉还打造了大量脚踏犁用于山地耕作——他是卖给蜀中大户的,卖得还挺贵。

……

袁术代表的淮扬集团目前没有扶持宗室——其实之前袁术也是扶了的,就是刘繇。

刘繇到了扬州之后,没在寿春停留,而是被吴景和孙贲送到了丹阳郡曲阿县。

吴景是孙坚的妻弟,孙贲是孙坚的堂侄,目前都算是袁术的部下。

说得简单点,刘繇就是受吴景和孙贲监视的傀儡,袁术只是想用刘繇的扬州刺史职务控制扬州。

江东的宗贼土豪和荆襄一样多,袁氏自己很难伸手进去,投资刘繇原本是个不错的选择。

但刘繇在泰山被曹操杀了。

这就使得袁术仍然是自己投资自己,富二代创业,而且核心业务相当模糊。

就和大多数江湖气比较浓的老板一样,本钱够多,人才也不少,但业务重心总是摇摆不定。

时不时的就会提一些‘五彩斑斓的黑’之类的要求,管理模式也比较随意,却天天喊着要上市……

但袁术也抄了个作业,他搞了个“盟主令”。

没错,就是模仿招标令,以绿林盟主身份发布任务,酬劳摆在明处。

还挺好使,张闿杀刘宠都是接了盟主令……

……

各势力都有各自的手段和打算,但无论如何,目前所有势力都表现出了“忠臣”的样子,至少是拿刘备当回事的。

这看起来似乎仍然是群雄割据的局面,但实际上是不一样的。

真正实现割据的,只有辽东公孙度和凉州韩遂韩遂,其它势力至少名义上都在大汉旗帜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