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颇打败了燕军,孝成王把尉文邑封给廉颇,封号为信平君,任命为赵国宰相。孝成王十六年,廉颇率兵包围了燕国都城。燕国都城内人心惶惶,燕王惊恐万分,赶忙召集大臣商议对策。
有大臣提议割地求和,燕王无奈之下,只好派使者前往赵军大营,向廉颇献上降表,愿割让五座城池给赵国,以换取赵国退兵。廉颇看着降表,心中思索,此次虽大败燕军,但赵国经长平之战后国力损耗巨大,也不宜过度消耗。于是他向赵王上书,陈述利弊,建议接受燕国求和。
赵王权衡再三,最终同意了廉颇的建议。燕国使者带着赵国同意议和的消息返回都城,燕王如释重负,立刻安排人去办理割地事宜。廉颇下令撤兵,班师回朝。赵国经此一战,不仅重振了军威,也获得了五座城池,国力稍有恢复。
孝成王二十年,秦王赢政继承王位,加紧了对赵国的进攻。因廉颇的指挥有方,阻挡了秦军的攻击,秦将对廉颇没办法,双方陷入僵局。
孝成王二十一年去世,他的儿子赵偃继承王位,就是悼襄王。悼襄王任命郭开为宰相,撤了廉颇的宰相之职,廉颇并不在意,继续率兵攻打秦军,并占领了繁阳邑。
秦对廉颇没有办法,就打起了宰相郭开的主意。秦派使臣给宰相郭开送了十车金银财宝,郭开便成为秦国的奸细,暗中为秦国办事。秦最忌惮廉颇将军,郭开便在悼襄王跟前说廉颇的坏话,悼襄王便撤了廉颇的将军之职。廉颇心中愤懑,却也只能领命,将兵权交予乐乘。赵国将士听闻廉颇被撤,皆为其不平,军中士气低落。廉颇离开之时,许多士兵默默流泪。
而乐乘初掌兵权,面对秦军一时难以应对,秦军攻势更猛,赵国局势岌岌可危。廉颇虽已不在位,却心系赵国,听闻前线战事不利,心急如焚。
此时,楚国听闻廉颇被弃,暗中派人来请廉颇前往楚国相助。廉颇想到赵国如今困境,本不想离开,但又觉在赵国已无用武之地,犹豫再三后,决定前往楚国。
廉颇到了楚国,却发现楚军作战风格与赵军不同,难以施展他的军事才能。而赵国这边,因失去廉颇,在与秦军的对抗中节节败退,悼襄王开始后悔撤掉廉颇之职,可廉颇已远在楚国。
赵国没了廉颇指挥军事,秦军便加紧了对赵国的攻击。乐乘不懂军事,怎挡得住秦军的虎狼之师。悼襄王想把廉颇召回来,派使者去楚国请廉颇归国。宰相郭开贿赂使者,不让廉颇归国,使臣便说廉颇的坏话,廉颇终于没有归赵,一片爱国之心付诸东流。
悼襄王见赵国的大好河山,一口一口的吃被秦军吞噬,心如刀绞,又没有办法。悼襄王九年去世,他的儿子公子赵迁继承王位,就是幽缪王。
赵幽缪王元年,为了阻止秦军东进,赵在柏人邑筑城,幽缪王二年,秦军进攻武城,将军扈辄率兵救援,将军扈辄战死,军队被打散。
现在赵国已无将可派,就把驻守北部边疆的将军李牧召回,率军抗击秦军。李牧也是赵国名将,率领赵军多次打败秦军,秦军再次受阻。宰相郭开是秦国奸细,他派人把李牧杀害。接替李牧的将军赵匆、颜聚被秦军打败逃跑,赵王迁投降秦国,赵国灭亡。赵国土地成为了秦国郡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