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武承袭祖业,长大成人,行了加冕礼,恢复了原来爵位。程婴也因为完成的历史使命,现在要现他的诺言。当初赵氏遭到灭门之祸,赵朔的门客公孙杵臼问程婴说:“赵氏的门客,大多数没有逃跑,而是选择与赵朔共赴家难,赵朔待你不薄,你为什么不去死呀?”
程婴回答说:“赵朔的夫人有孕在身,如果有幸生下男孩,我就奉养他,如果是女孩,我再死也不迟。”
程婴拜别各位大夫,又对赵武说:“当初下宫事变,人人都能随赵氏赴难。我并非不能去死,只是想扶立赵氏后代。现在你已承袭祖业,长大成人,恢复了原来的爵位,我就要到地下去告诉赵朔和公孙杵臼了。”
赵武啼哭叩头,坚持请求说:“我宁愿受筋骨之苦,也要报答您一直到死,难道您忍心离开我去死吗?”
程婴说:“不行啊!他们都认为我能完成这件大事,所以死在我的前面,如今事情完成了,我不去告诉他们,他们就会以为我没有完成任务。
程婴自杀了,赵武为他守孝三年,给他安排祭祀的地方,春秋祭祀,世代不绝。
赵氏恢复了爵位十一年后,晋厉公杀了三位郤氏兄弟,他们都是朝中重臣。郤氏一族在朝中势力庞大,树大根深,晋厉公此举引发了朝中震荡。
一些大臣对晋厉公的行为心生不满,认为他过于莽撞,此举恐会引发朝堂不稳。而赵武此时已在朝中崭露头角,他深知此事影响重大。
就在这时,有消息传来,郤氏的一些旧部暗中联络其他势力,意图谋反,为郤氏报仇。晋厉公得知后,大为震惊,急忙召集大臣商议对策。
赵武挺身而出,他分析局势,提出应先安抚人心,分化谋反势力。晋厉公听从了赵武的建议,一面派人去和那些被郤氏旧部蛊惑的势力谈判,一面加强都城的防备。
在赵武的谋划下,局势逐渐稳定,谋反的阴谋被扼杀在摇篮之中。晋厉公对赵武更加器重,赵武也凭借此次的表现,在朝中的地位愈发稳固,开始在晋国的政治舞台上发挥更大的作用。
栾书害怕牵连到自己,就与人合谋,杀了国君晋厉公。栾书弑君后,朝堂上下一片哗然。赵武深知此事若处理不当,晋国必将陷入大乱。他力主严惩凶手,以正国法,可栾书势力庞大,党羽众多,许多大臣畏惧其权势,不敢表态。
就在局势僵持不下时,栾书竟联合部分大臣,改立晋襄公的曾孙公子周为国君,就是晋悼公。自己把持朝政。赵武敏锐地察觉到栾书的野心,他暗中联络忠于晋国的大臣,揭露栾书弑君的恶行。同时,以稳定晋国的统治。
在赵武的努力下,越来越多的大臣站到了他这边。最终,他们成功扳倒了栾书,将其绳之以法。因赵武的贤能,得到了晋悼公的认可,对赵武扳倒权臣栾书,悼公心存感激,并对赵武委以重任。从此,赵武成为晋国朝堂的中流砥柱。
悼公即位以来,晋国的六卿逐渐强大起来,朝廷愈加衰落。国君的大权旁落,六卿之间,也是勾心斗角。一些有识之士,开始担心朝廷的命运,而那些见风使舵的士大夫,开始寻找退路,依附六卿中的强者。
赵武承袭赵氏宗族二十七年后,晋平公即位。晋平公十二年,赵武做了正卿,在朝廷中有了话语权,成为六卿之一。各诸侯国的贤臣,都在观望,他们知道,用不了多久,晋国将被瓜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