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 女生言情 > 话说史记 > 第295章 楚结盟遭秦反杀

第295章 楚结盟遭秦反杀(2 / 2)

匠人笑道:“大王可先派使者前往试探三晋之意,以利相诱。若能达成同盟,楚国复兴有望。”

楚顷襄王眼神逐渐坚定:“好,就依先生之计。待我与大臣们商议后,便派使者前去。”

匠人起身行礼:“愿大王早日实现楚国复兴之愿。”

楚顷襄王扶起匠人:“有先生相助,我信心倍增。日后还望先生多多辅佐。”

楚顷襄王送走了匠人,便与近臣商议伐秦之事。近臣们也都支持楚顷襄王说:“楚国不能总是受秦欺凌,应该有所作为。”

于是楚王派使者前去三晋与齐国,重新约定联纵,联合攻打秦国。使者们带着楚王的期望奔赴各国。然而,三晋和齐国各有各的盘算。魏国因多年受秦侵扰,本有联合之意,但又担心楚国实力不足,会让自己陷入更大危机;赵国虽对秦不满,可国内正面临王位交替的动荡,无暇全力投入;齐国则因与楚国曾有小摩擦,对结盟之事态度暧昧。

楚国使者们在各国斡旋,一时难以达成共识。而秦国得知楚国的动向,派出使者前往各国离间。秦国使者以割地、通商等好处诱惑各国,使得各国对与楚结盟更加犹豫。

楚顷襄王在国内焦急等待消息,他日夜期盼着能组建起抗秦联盟。可随着时间推移,坏消息不断传来。但他并未就此放弃,召集匠人及大臣们商议对策,决定亲自修书给各国君主,晓之以情、动之以理,再次表达楚国抗秦的决心和诚意,试图挽回这岌岌可危的联盟局面。

楚顷襄王亲自修书,表明他此次联盟的决心和诚意,终于说通三晋与齐国,愿意与楚结盟抗秦。各国派使者到楚国商量结盟事宜,研究攻秦的路线与给养的运输。现有的路径狭小且绕远,不利于给养的运输,难以保障前线的供给,便决定改走直道。

改道运送给养,要经过周王朝的郊外,楚国想用武力,夺取周朝郊外之地做为运输给养的通道。周王得知此事,便派武公对楚国宰相昭子说:“楚欲攻周,此乃大错之举。周虽衰微,然为天下共主之象征。若楚国以武力夺周郊之地,必遭天下诸侯非议,视楚为无礼犯上之邦。

届时,各国或会因楚此举而改变结盟之心,联盟恐将瓦解。且秦国正盼着各国生乱,楚国此举正中其下怀,秦国便能坐收渔翁之利。楚国欲抗秦,当以大义为先,联合各国之力。若为一时之便而攻周,失了大义,联盟不固,抗秦大业难成。

不如与周相商,以礼借道,周室或会应允,如此既能保证给养运输,又能彰显楚国之仁义,稳固联盟,共同对抗强秦。”昭子听后,沉思良久,觉得武公所言极是,便将此事告知楚顷襄王。楚顷襄王权衡利弊,最终放弃了武力夺地的想法,派人与周室协商借道事宜。

楚顷襄王想重振楚雄风,联合三晋与齐国结盟准备进攻秦国。秦国很生气,准备给楚国点颜色看看。楚顷襄王十九年,秦军派精兵强将攻打楚国,楚军惨败,无路可逃,不得不割地求和,秦国同意了,楚国把上庸、汉北割让给秦国,秦才撤军。

楚国与三晋、齐国的结盟成为一场闹剧,草草收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