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顷襄王本想与匠人探讨一下微弓射雁的乐趣,没想到匠人却说出一番治国的大道理,这使得楚顷襄王很意外。这对于头脑已经麻木,只会讨好秦国的楚顷襄王,是当头棒喝,使顷襄王清醒了许多。顷襄王决定,再找匠人谈一次。
匠人如约而至,楚顷襄王放下身段,以师礼接待匠人。匠人说:“我只是个山野村夫,大王无须礼太谦。
楚王说:“上次聆听先生赐教,感触良多。今天请先生来,请不吝赐教。”
匠人说:“大王如果觉得我说的话,还有一些道理,那我就倾囊相授。”
楚王说:“你就直接说事情,我能接受,不要顾及其它。”
匠人说:“秦国的野心是要统一天下,挡在他前面的是三晋,现在秦国占领韩国许多城池,却不能据守。攻打魏国也没有明显的效果。赵国还很强,将军们都英勇善战,秦国对赵国很担心。秦对于三晋很难急于攻下,但又不肯放手。当秦与三晋的兵力消耗怠尽,楚国就有机会了。”
楚顷襄王说:“那我们能夺回汉中土地吗?还有山东、河内。”
匠人说:“一定要等待时机,现在楚国要做的是,犒劳百姓、休养士兵、加强训练,机会来了,就一定能使楚国领土完整。”
匠人接着说:“秦国像只大鸟,背靠大陆居住,面向东方屹立,左面靠近赵国西南,右面紧邻楚国鄢、郢,正面对着韩国、魏国,妄想独吞中原。他的地理位置处于优势,地势又有利,但要想达到目标,却需要时间,不可能一夜之间解决问题。”
“大王应该改变策略,不能总跟着秦国走。早先,先王被秦国蒙骗,客死他国,仇恨没有比这再大的了。楚顷襄王听到此,双拳紧握,眼中闪过一丝恨意:“先王之仇,我日夜难忘。只是如今楚国国力大不如前,恐难以与秦抗衡。”
匠人说:“就是一个平民百姓有仇恨,还要向国君复仇,这就是白公、伍子胥。当今楚国方圆五千里,拥有百万大军,足以驰骋于千里原野,但却坐以待毙,这是大王缺少勇气和信心。”
楚顷襄王说:“楚国与秦国相比较,秦国确实比楚国强大,如违背了秦国,一定会引火烧身。”
匠人拱手道:“大王不必忧虑。今秦虽强,但树敌众多,三晋对其亦有不满。大王可派使者联合三晋,结为同盟,共同抗秦。同时,楚国可暗中发展军事,囤积粮草,待时机成熟,便可出兵夺回失地。”
楚顷襄王沉思片刻,点头道:“先生所言极是。但联合三晋之事,还需谨慎行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