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 女生言情 > 三塑强汉 > 第191章 天下之辩(2)

第191章 天下之辩(2)(1 / 2)

阁老们听了荀彧之言,都频频点头称是。

他们当然想得清楚,当人人都掌握知识之后,当权者便再无法愚民。

如果当权阶级以权谋私,自是逃不过万千民众的双眼。

然后再辅以律法,严惩以财谋权、以权谋私者。

如此整个社会才会形成良性循环,如此才能构造一个人人如龙的社会,如此才能保证一个帝国万世永昌。

当前由于普通农户、商户、渔户等民众不识字、读书少,且没有从政经验。

所以,当前的内阁尽管是仍然还是士权当道,却已经不原来的士权。

“由士权转向民权”的步伐,已经开始了。

等大学堂中普通民众的子弟成长起来,士权就会大幅度向民权倾斜,直到最后完全形成“民生为先,民权至上”。

或者说,那时候,天下再无士族阶级。

或许还有因财富、因权力而形成的阶级,但在全民觉醒的情况下,自然会制衡权力,并由权力制衡“以财谋权,以权谋私”。

这是一个长时间的过程,也是社会文明不断发展的必然。

用蔡成的话来说,这便是“以武慑之,以学润之,以民制之,以法律之”的发展过程。

尽管各位阁老都是“出身士族”,他们的眼前已经出现了一个“人人如龙”的文明时代,而他们自身,却是这一全新时代的开创者。

这比他们以权谋私,为家族攫取利益,更让他们热血沸腾。

一个新时代的开创者,已经不是留名青史那么简单了,那可是要流芳万世的。

荀彧的说法得到了阁老们的一致赞同。

由此,“制约皇权,推动士权向民权转化”成为了内阁的共识。

当然,这还是要依托于东汉年间,一切是“以德为先”的。

如果真到了后世的礼崩乐坏,整个社会失去了道德底线,或许他们就不会为“留名青史、万世流芳”而振奋了。

王允瞪着眼睛看向荀彧:“律法何时变成辅助工具了?”

荀彧笑着告诉王允:“律法从来都是辅助工具,甚至还是时灵时不灵的工具。真正制约天下每个人的,永远是社会的道德底线。”

王允郁闷了很久,直到他把荀彧的这句话想通后,才兴奋地在内阁宣布:他已经知道他这个负责律法的阁老的主要职责了。

刑律方面,交给刑部便可。

而他表面的职责是完善刑律,监督刑律的完好执行,而真正核心的职责是:提升整个社会的道德底线。

或者说,大汉新法,一定要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对于破坏社会道德底线的事件,则必须要课以重刑,并大肆宣扬。

王允的宣言,同样得到了荀彧和阁老的一致赞同。

蔡成听荀彧讲到这里的时候,总觉得王允所言有什么不对之处,可他却说不上来。

随后,内阁中又产生了“对皇权制约到一个什么程度”的辩论。

自光武帝复汉以来,待续不到二百年,皇权几乎就等于外戚之权和内侍之权。

所以,制约了皇权,就等于制约了外戚与内侍之权。

卢植比较激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