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舆图上看,从瀛州向南的万里内,再无大型岛屿。一旦有外敌从这个方向来,瀛州与朝鲜半岛,便是极佳的跳板。
“其二,谁也不知道在大海的另一边有什么强大的国度,故而大汉需要把面向南面的海防,推进到沿海诸岛,不让来敌获得跳板。
“所以,不仅要取瀛州,还有东海外的琉球诸岛、夷州(台湾岛)、崖州(海南岛),以及南海诸岛,皆要掌控。
“其三,也是最重要的原因,大汉的金银储量太少,而瀛州金矿、银矿颇多。
“也就是说,瀛州倭族只需要耕种、采矿、捕鱼,每年为大汉运回的金银,哪怕每年给予瀛州一定的补贴,大汉朝廷也可以赚得盆满钵满。”
财部尚书管统听后,马上大声问道:“不要说得如此虚幻,能否有个具体数字?”
财部,对数字最感兴趣,也最敏感。
管笃笑了。
“我去瀛州走了一遭,返回时,便带回了六船金银矿石,大概可以冶炼出金两百钧、银三千钧。”
汉时,一钧等于三十斤,两百钧便是六千斤,三千钧便是九万斤。
管统听到这个数字,顿时震惊当场,手中的竹箸掉在地上都不知道。
转眼间,管统便大声呼号起来:“哈哈,大汉发财了!财部有钱了!”
不仅是管统,其他人,也都跟着欢呼了起来。
待大家都停止欢呼之后,荀彧开口说道:
“当年在漆垣时,公子曾问吾,为何武帝打败最强盛的匈奴,保证了我大汉北方的安宁,却遭到后世的非议?
“吾言,皆因武帝穷兵黩武,虽有开疆拓土,却让大汉耗光了底蕴,几乎民不聊生。
“公子却言,那是因为武帝的仗打得不对。
“公子说:打仗,不仅要战胜强敌,甚至是消灭强敌,还要从中为大汉获取利益。
“武帝以大汉三代积累的家底战胜匈奴,却没有用匈奴疆域的财富反哺大汉。
“吾当时直言,漠南、漠北只长草而无法耕种,除一些牲畜之外,再无可取之财富。
“公子告诉吾,漠南、漠北,有数不清的矿藏。只是限于条件,武帝时开采不便,运回大汉更是困难。
“更何况,自秦以来对北面草原的战争,军队后面跟着的都是世家大族的商队。军队每有斩获,由于无法携带,只能低价出售给了这些商队,而朝廷则在亏本。
“但护民军不同。护民军不需要私家商队,护民军有后勤军团,后勤军团又有工程大队。护民军打到哪里,工程大队便可将道路修到哪里,运输队便可顺利将战利品运返大汉,保证大汉在扣除战争支出的基础上,还能不断获利。”
然后荀彧四下望了望,问何山道:“子让,高筹呢?”
高筹是原后勤军团、现兵部后勤署署长赵宝的字。
何山答道:“他秋收后,便是各地公粮入仓的时节,他与户部仓署署长联袂去巡视了。”
“哦,他不在也行。非之,你来说说,当前工部下属的修路大队,修路的速度能有多快?”
工部尚书楚实答道:“工程大队分为三支,同时修建三条道路。平原、丘陵地区,每支每月可修二十里左右;山区、林区,每支每月可修五里左右。”
马上有人奇怪地问:“如果遇到需要架桥,是否会更慢一些?”
“不会。已经把架桥所用时间算进去了。”楚非言之凿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