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天,周阳利用周末时间,轻车简从,来到了西部山区一个颇有名气的古镇。
古镇依山傍水,风景确实不错。
青石板路,小桥流水,白墙黑瓦。
游客不少,熙熙攘攘,很是热闹。
但周阳逛了一圈,眉头却微微皱了起来。
他看到的是什么?
几乎所有店铺,卖的都是从外地批发来的、一模一样的“古镇特产”。
义乌产的木梳,景德镇产的劣质瓷器,还有各种塑料的、毫无特色的旅游纪念品。
所谓的特色小吃,就是全国各地都能见到的烤肠、臭豆腐和奶茶。
游客们走马观花,拍几张照片,买点千篇一律的纪念品,吃点毫无特色的小吃,然后就离开了。
“到此一游”。
这就是周阳对这种旅游模式的全部概括。
停留时间短,消费水平低,文化体验浅。
这种“观光游”,根本无法将当地独特的生态和文化资源,转化为真正有价值的经济增长点。
它只是在消耗老祖宗留下的那点底子,却没有创造出任何新的价值。
坐在返回昭明市的车上,周阳闭上了眼睛。
他脑海中的“政通人和”系统,悄然启动。
这一次,他的扫描范围,不再是一个人,一个县,而是覆盖了整个江岚省的西部山区。
【系统扫描启动……】
【扫描范围:江岚省西部山区(涉及七个县市)】
【数据分析中……】
很快,一幅由无数词条构成的复杂图景,在周阳的脑海中缓缓展开。
他看到了无数闪闪发光的宝藏。
在一个叫“南山县”的地方,他看到了一个金光闪闪的词条。
【南山天籁(金色):一种流传千年的多声部民歌,被誉为“声音的活化石”,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世界级文化影响力。】
在一个叫“红石县”的地方,一个银色的词条熠熠生辉。
【红石要塞(银色):重要的红色革命遗址,曾是某支英雄部队的指挥中心,保留了大量珍贵的革命文物和历史故事。】
还有“百花县”的【千年瑶寨(金色)】,保留着最完整的民族建筑和最独特的民俗风情。
“清溪县”的【古法造纸(银色)】,传承了上千年的手工技艺。
这些金色的、银色的词条,像一颗颗璀璨的明珠,散落在群山之间,只是蒙上了厚厚的尘埃,无人问津。
然而,在这些闪光的词条旁边,却漂浮着更多灰暗的、令人沮丧的词条。
【旅游规划滞后(灰色):缺乏顶层设计,景点开发零散,同质化严重。】
【服务意识欠缺(灰色):从业人员服务水平低下,缺乏专业培训,宰客现象时有发生。】
【资金投入不足(灰色):基础设施落后,公共服务配套严重不足,旅游项目长期处于低水平重复建设状态。】
【文化挖掘肤浅(灰色):对本地文化遗产的理解停留在表面,未能进行深度开发和现代化转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