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2章 一号工程(1 / 2)

“这支基金,专门用于投资那些有潜力、但缺资金进行技术升级、品牌改造的农业企业和合作社!我们要用资本的力量,去孵化出更多的‘清河香米’!”

“第二,是供应链整合!我们不能让各个县单打独斗!农业厅要出面,整合全省的冷链物流、仓储中心、质检机构,形成一个高效、低成本的公共服务平台!让安西的苹果、桃源的茶叶,都能享受到和清河香米一样的供应链支持!”

“第三,是与头部平台战略合作!光靠企业自已去对接,力量太分散了!我们农业厅要组建一个高级别的谈判小组,我亲自带队,去和天猫、京东、拼多多的总部谈!”

“我们不只谈上架销售,我们要谈‘江岚好物’的品牌专区,谈流量倾斜,谈C2M反向定制!我们要让电商平台,成为我们江岚农业升级的战略伙伴!”

一番话,掷地有声,逻辑清晰,充满了现代商业的思维逻辑。

整个会议室,鸦雀无声。

农业厅的官员们,一个个目瞪口呆地看着他们的厅长。

这……这还是那个开口闭口“三农问题”、讲话不离“政策文件”的刘厅长吗?

产业基金?供应链整合?C2M反向定制?

这些时髦又专业的词汇,从他们厅长的嘴里说出来,是那么的自然,又是那么的……震撼!

周阳坐在位子上,端起茶杯,轻轻抿了一口。

嗯,茶不错。

系统的力量,就是这么霸道。

一个银色词条,足以让一个人的思想,完成一次内核级别的重装。

刘厅长的“觉醒”,彻底扭转了整个项目的推进方向。

从行政命令式的“强推”,变成了市场规律下的“赋能”。

这盘棋,活了。

……

一周后。

省改革办的会议室里,一块巨大的电子屏幕上,正显示着一张色彩斑斓的江岚省地图。

孙志刚站在屏幕前,手持激光笔,像一位运筹帷幄的将军。

孙志刚汇报道:“主任,各位同事,根据我们对全省地理信息、气候数据、土壤成分、以及全国主要电商平台近三年的农产品消费数据进行交叉分析后,我们初步筛选出了‘江岚好物’第二批最具潜力的产品矩阵。”

他手中的激光笔,在地图上点出了几个光斑。

“安西县南部山区的红富士苹果,由于特殊的小气候,其糖酸比和脆度,数据表现远超全国其他产区,在高端水果市场具有极强的竞争力。”

“临海市东部海域的‘小红蚝’,因其生长海域浮游生物种类独特,肉质鲜甜,且富含锌元素,非常适合开发针对男性和儿童的高端滋补品市场。”

“龙泉山区的‘云雾龙芽’茶,经过基因测序,其茶多酚和氨基酸的含量比例,是制作顶级绿茶的黄金配比,但目前还停留在粗放式采摘和家庭作坊式加工,品牌价值被严重低估。”

孙志刚的报告,没有一句空话,全都是冰冷、精确、但又极具说服力的数据。

他不仅指出了“宝藏”在哪里,甚至连“宝藏”的市场定位和开发路径,都给出了科学的建议。

赵凯听得两眼放光,不停地在笔记本上记录着。

赵凯兴奋道:“太好了!有了这份‘藏宝图’,我下一步的渠道谈判,就更有针对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