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7章 意外的考验(2 / 2)

“平均每天60%左右的业务都是预约办理。”王主任回答,“这样既提高了效率,也改善了服务体验。”

“还有吗?”李省长继续问道。

“还有错时延时服务。”王主任说道,“考虑到很多群众白天要上班,我们每周三、周五延长服务时间到晚上八点。”

“效果如何?”

“很受欢迎。每次错时服务都有二三十人办事,主要是上班族。”王主任详细介绍着。

李省长满意地点头:“这些措施都很实用。”

就在这时,大厅里又来了一个特殊的办事群众。这是个外国人,看起来是个留学生,中文说得不太流利。

“请问,我想办居住证,需要什么材料?”外国留学生用不太标准的中文问道。

接待的工作人员是个年轻小伙子,他没有因为语言障碍而推诿,而是耐心地用简单的中文解释。

“您需要护照、学校证明、住房证明。”工作人员说得很慢很清楚。

“住房证明是什么?”留学生有些困惑。

工作人员想了想,从抽屉里拿出一个翻译软件,帮助留学生理解需要的材料。

“这个很好的想法!”李省长在旁边说道,“为外国人服务确实需要考虑语言问题。”

工作人员看到省长在关注,有些紧张,但还是认真地帮助留学生办理手续。

“您的材料齐全,大概五个工作日可以拿到居住证。”工作人员说道。

“谢谢你们,临海市的服务很好!”留学生用中文表达着感谢。

李省长笑了:“看来我们的服务不仅群众满意,外国朋友也认可。”

在港湾街道的参观接近尾声时,李省长突然提出了一个意外的要求。

“我想随机走访一个居民家庭,了解一下群众对政府服务的真实感受。”李省长对周阳说道。

周阳心里一紧。随机走访是最难控制的环节,万一遇到对政府不满的居民,可能会影响整个视察效果。

“好的,省长您想去哪个小区?”高远山问道。

“就近选择吧,不要特意安排。”李省长说道,“哪个小区都行。”

王主任想了想:“附近有个老旧小区,叫港湾新村,那里的居民比较有代表性。”

“好,就去那里。”李省长点头。

一行人来到港湾新村。这是个建于九十年代的老小区,楼房有些陈旧,但整体环境还算整洁。

李省长随机选择了一栋楼,按响了一个住户的门铃。

开门的是个五十多岁的中年妇女,她看到这么多人有些紧张。

“您好,我是省政府的,想了解一下您对政府服务的看法。”李省长直接说明来意。

中年妇女愣了一下,然后热情地请大家进屋:“快进来坐,快进来坐。”

这是个普通的两居室,装修简单但很干净。中年妇女赶紧倒茶水,显得有些紧张。

“您不用紧张,我就是想听听老百姓的真心话。”李省长坐下来,“您觉得现在政府的服务怎么样?”

“现在确实比以前好多了。”中年妇女想了想说道,“以前办个事要跑好几趟,现在基本一次就能办成。”

“具体遇到过什么事?”李省长继续问道。

“前两个月我办退休手续,本来以为很麻烦,结果去了一趟就办好了。”中年妇女说道,“工作人员态度也很好,不像以前那么冷冰冰的。”

周阳心里稍微放松了一些。看来群众对改革的感受确实是积极的。

“还有别的感受吗?”李省长问道。

“有。”中年妇女点头,“我们小区有个邻居,前段时间家里老人生病,需要办医保报销,街道的工作人员直接上门帮忙办理,省了老人来回跑的辛苦。”

李省长眼睛一亮:“上门服务?”

“对,对于行动不便的老人,他们会提供上门服务。”中年妇女说道,“这个真的很贴心。”

“您觉得还有什么地方需要改进的吗?”李省长问道。

中年妇女想了想:“要说改进的话,就是希望网上办事再简单一点。我们这些上了年纪的人,用电脑不太熟练。”

“这个建议很好。”李省长点头,“我们会考虑的。”

从居民家出来,李省长的表情明显比刚才轻松了很多。

“群众的感受是最真实的。”李省长对周阳说道,“看来你们的改革确实得到了认可。”

“这都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周阳谦虚地说道。

接下来,一行人来到了市民服务中心。这里的规模比街道办事处大得多,各种业务窗口一应俱全。

李省长没有走VIP通道,而是和普通群众一样排队体验服务流程。

“我想办个护照。”李省长在出入境管理窗口说道。

工作人员没有认出这是省长,按照正常流程进行接待:“您需要填写申请表,提供身份证和照片,费用是160元。”

“现场可以拍照吗?”李省长问道。

“可以,我们有专门的拍照设备,符合护照照片标准。”工作人员热情地介绍。

整个办理过程进行得很顺利,工作人员专业、耐心,服务标准完全符合要求。

“大概多长时间能拿到?”李省长问道。

“正常情况下十五个工作日,如果加急的话七个工作日。”工作人员回答。

“比以前快了很多啊。”李省长感慨道。

体验了几个不同的业务窗口后,李省长对服务质量表示满意。

“你们的工作人员培训得不错。”李省长对周阳说道,“专业性和服务意识都很强。”

“我们确实很重视培训工作。”周阳回答道,“定期组织业务学习和服务技能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