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5章 绿色征程(2 / 2)

第二天清晨,钢管和遮阳网运到了。铁柱把钢管弯成弧形时,牧民们都看呆了——这个看似憨厚的汉子居然有这么好的手艺。原来他在三亚时就经常帮农科院搭建简易大棚。

\"注意弧度!\"铁柱用粉笔在地上画出基准线,\"每根钢管的弯曲度要完全一致,不然遮阳网会起皱漏风。\"阿迪力主动请缨负责这个精细活,很快就掌握了用弯管器调整弧度的技巧。

最令人叫绝的是铁柱设计的双层遮阳网系统。上层是军绿色的高密度遮阳网,用尼龙绳绷紧在钢管骨架上;下层则是乳白色的无纺布,松松地悬挂在距离地面1米处。\"上层挡紫外线,下层保湿度,\"铁柱解释道,\"就像给树苗戴了遮阳帽又围了纱巾。\"

第三天垒防风墙时,铁柱又展现了因地制宜的智慧。他们用废弃的化肥袋装沙,垒成西北侧的防风墙。但普通的平铺垒法在强风天容易倒塌,铁柱就教大家采用\"人字形\"交错堆叠法,每垒三层就横放一根红柳枝作为加强筋。

\"这样垒,十级风都吹不垮!\"他拍着结实的沙袋墙,粉尘在阳光下簌簌飘落。老牧民买买提试着推了推,墙体纹丝不动,不禁竖起大拇指:\"亚克西(好)!比我们垒羊圈的土坯墙还结实!\"

第五天傍晚,当最后一根固定绳系紧时,整个育苗基地终于完工。夕阳的余晖透过双层遮阳网,在改良土苗床上投下斑驳的光影。铁柱从背包里掏出温度计和湿度计挂在棚内,数据显示:温度31c,湿度65%,完美的育苗环境。

老乡带着妻子和孙女来参观,小女孩好奇地摸着无纺布帘子:\"爷爷,这个白纱帘好像新娘的头巾!\"逗得大人们哈哈大笑。铁柱从工具箱里取出块小木牌,用维汉双语写上\"育苗站\",郑重地钉在入口处。

\"从今天起,这里就是你们的'农业大学'了。\"铁柱的声音有些沙哑,但眼睛亮得惊人,\"明天我们就要在这里种下第一粒种子。\"

夜幕降临,牧民们三三两两离开后,铁柱独自留在棚里做最后检查。

铁柱深知,在沙漠里搞育种,既不能像正规实验室那样追求高端设备,也不能太过简陋导致育苗失败。他带着牧民们把\"废物利用\"发挥到了极致,但核心环节却一点也不含糊。

铁柱带着哈桑和几个年轻牧民,把废弃的拖拉机轮胎拖到基地。他们用锯子将轮胎竖着剖成两半,变成一个个\"U\"形槽。\"这东西比塑料盘强多了,\"铁柱拍着黑黝黝的轮胎说,\"不怕晒,不怕摔,还能保温。\"

他们在每个轮胎底部钻出七八个指头粗的孔洞,阿迪力好奇地问:\"孔这么大,土不会漏吗?\"铁柱笑着拿出准备好的棕榈纤维垫:\"看,先铺这个,既能排水又能保水,就像给树苗穿了个'吸水尿布'。\"古丽被这个比喻逗得直笑,立即带着妇女们去收集棕榈叶,撕成细条编织成垫。

浇水是育苗的关键,但沙漠水贵如油。铁柱否决了直接泼水的方案,而是带着大家收集废旧塑料瓶。他们在瓶盖上用烧红的铁钉扎出三四个小孔,倒挂在简易木架上。\"这样滴水,\"铁柱调整着高度,\"要让水一滴滴落在根部,不能快,快了苗会淹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