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9章 三支大军(2 / 2)

刘璟满意地点点头。他目光再次扫过台下如林的刀枪和无数双坚定的眼睛,胸中豪情激荡,猛地举起金刀,向着东南方向用力一挥,用尽全身力气发出了震撼山河的怒吼:

“诸将听令!大军开拔——随我出征!”

“吼——!”巨大的应和声再次响起。刹那间,战鼓擂动,号角长鸣!庞大的军队如同苏醒的巨龙,开始缓缓蠕动,然后化作一股不可阻挡的铁流,水陆并进,向着烟雨江南,向着那片即将被战火再次洗礼的土地,浩荡进发!

---

与此同时,远在千里之外的吴郡(今苏州一带)。

同样是誓师出征的场面,气氛却与襄阳城外迥异。邵陵王萧纶顶盔贯甲,站在临时搭建的高台上,看着台下勉强算是军容整齐的四万兵马,心中既有逃出建康的余悸,更有重新掌握力量的兴奋,以及一股难以抑制的、对侯景和……对建康那个位置的炽热欲望。

一个月前,前脚徐陵奉太子萧纲之命,刚刚抵达三吴地区试图联络当地豪强筹措勤王事宜,后脚萧纶和老将裴之高就带着七千从建康溃退下来的残兵败将也来到了这里。形势比人强,徐陵手中无兵无将,只能暂时听从手握兵权的邵陵王萧纶调遣。

萧纶对于自己被迫像丧家之犬一样逃出建康的事情,一直引以为奇耻大辱,心中憋着一股邪火。在筹集兵马粮草时,他显得异常粗暴和急切,直接以王爷的身份,强令吴郡本地势力最强的顾、朱、陆、张四大豪门,必须在五日之内,缴纳指定数量的丁壮、粮草和军械,态度倨傲,完全是一副命令下属的架势。

这四大家族盘踞三吴百年,树大根深,连朝廷都要礼让三分,何时受过这等窝囊气?起初,他们联合起来,阳奉阴违,准备给这个落难宗王一点颜色看看,让他明白什么叫“强龙不压地头蛇”。

幸亏徐陵敏锐地察觉到了其中的危险。他深知,没有这些地头蛇的支持,所谓的勤王不过是空中楼阁。他立刻不顾身份,上门拜访四大家主,不再空谈忠义,而是剖析利害。

在顾家的厅堂里,他对着面色不豫的顾氏族长和其余家主,推心置腹地说道:“顾公,诸位家主!我知道邵陵王行事操切,令诸位不快。但请诸位细想,我等着有今日之田宅、之声望、之能在地方上一呼百应,靠的是什么?固然有祖辈荫蔽,但更离不开数十年来,朝廷的优容与扶持!如今侯景逆贼祸乱京师,陛下与太子危在旦夕!若建康真的被侯景攻破,陛下、太子遭遇不测,让侯景这等北地来的豺狼坐了江山……以他的残暴和出身,他会如何对待我们这些江南旧族、前朝显贵?他会容许我们继续拥有如此多的部曲、田产,维持如此大的影响力吗?届时,恐怕就不是出钱出粮的问题,而是身家性命、宗族存续之忧了啊!”

这番话,如同醍醐灌顶,瞬间点醒了四大家主。他们可以不在乎萧纶的态度,甚至可以不太在乎萧衍和萧纲的死活,但他们绝不能不在乎自己的身家性命和家族基业!

侯景的凶名他们早有耳闻,一个毫无根基、靠杀戮上位的北地将领,一旦掌控大局,为了巩固权力和掠夺财富,必然会对他们这些地方豪强举起屠刀!

相比之下,支持同样是宗室的萧纶,至少能维持现有的秩序和他们的利益。

想通了这一点,四大家族尽管心中对萧纶仍有不满,但也只能暂时放下芥蒂,展现出惊人的“效率”和“忠诚”,向萧纶输送了大量钱粮、军械,以及数量可观、训练有素的私兵部曲。

在老将裴之高的全力整顿和训练下,短短一个月时间,萧纶麾下的乌合之众竟也焕然一新,兵力迅速膨胀到了四万之众!

萧纶看着台下这支“属于自己的”大军,志得意满,飘飘然起来,还以为是自己王旗一竖,便应者云集,威望所致。他全然不知,这背后是徐陵磨破嘴皮子的劝说和裴之高呕心沥血的训练。

于是,就在汉王刘璟于襄阳誓师东进的同一天,邵陵王萧纶也在吴郡举行了盛大的誓师典礼。他站在高台上,慷慨激昂,声泪俱下地控诉侯景的罪行,发誓要“剿灭国贼,匡扶社稷”!

当然,他内心深处呐喊着的目的,绝非仅仅是为了拯救他那被囚禁的父亲和兄长。

而是那近在咫尺、仿佛已能感受到温度的皇位,才是驱动他此刻所有行动的最核心、最诱人的目标!

南方的天空下,又一股怀着异心的力量,加入了这场混乱的角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