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米国的航天复合材料实验室,到小日子的微型传感器工坊。
每个点旁都贴着一张便签,标注着“已签约”
“待验货”
“加急运输”的字样,这些都是最近集团工作人员通过各种渠道买到的材料。
多亏了这个时代并没有实行限制令,否则林墨的很多事情还真的不可能这么快的完成。
“林总,大鹅的Rd-180发动机图纸翻译好了,但他们坚持要以‘技术合作’的名义,让我们将智能音箱欧洲的销售权交给他们。”
航天事业部的总工程师推门进来,手里还拿着文件袋。
林墨指尖点在地图上的拜科努尔航天中心:“告诉他们,欧洲的销售权交给他们了,但钛合金的纯度必须达到99.97%,下周我要看到样品检测报告。
另外,让天星物流的海外仓做好准备,这批材料要用恒温集装箱运,全程必须要有我们的人进行严密布控。”
林墨转身调出星舰的三维模型,屏幕上的银色箭体正缓缓展开栅格舵,尾焰的仿真效果带着灼人的温度。
“我们的‘星辰一号’,总推力将达到万吨级别,所以各个零部件之间必须要严密布控,不能出现任何一点偏差,特别是关键数值。
箭体材料用碳化硅纤维复合材料,这种材料我们也必须提前布局,特别是原料方面。
抗高温性能相比于当前的那些常见健体材料,提高了8倍”林墨指着模型的一级箭体,“这里的燃料储箱,要用从挪威订的超低温焊接设备,国内的技术暂时达不到-253c的密封标准。”
话音刚落,李晓月的电话就打了进来,背景音里能听到货轮鸣笛的声音:“林总,德国的高精度陀螺仪到港了,海关那边要特殊审批,我已经让法务部对接了,就是……这批设备的关税比预估高了20%。”
“付。”林墨毫不犹豫,“让财务把‘醉月’的海外营收先调过来,火箭项目的预算没有上限。
另外,通知欧洲区的负责人,在鹿特丹港建个临时仓储中心,以后欧洲的设备直接从那里转运,省去二次清关的时间。”
随着一条条指令下达,以及一些货物的提前到港。
整个星辰集团像一台被注入超强动力的引擎,开始围绕“造火箭”全速运转。
而核心技术依旧是林墨通过系统商城购买的,这些只能让他一个人研究,当然星月这是一个好帮手,甚至抵得上一支千人团队。
之所以在全球布局,甚至花费重金买零件,就是为了隐蔽他在系统商城购买的那些材料。
火箭零部件的全球比价系统,能在0.5秒内筛选出性价比最高的供应商;
星月奶茶的海外门店化身“信息站”,店长们利用会员人脉打探材料运输的小道消息,甚至帮着疏通港口的关系;
星辰科技的AI实验室更是连轴转,用深度学习模拟火箭的气动布局,将风洞测试的时间压缩了一半。
国内的协作网络同样高效运转。
西北的特种钢厂接到订单后,炉温从1600c调到1800c,只为炼出符合要求的高强度合金;
蓉城的电子科技大学实验室被临时征用,教授们带着学生没日没夜地调试传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