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 女生言情 > 苏定方演义 > 第327章 李靖,张士贵二老传艺,小仁贵得宝戟

第327章 李靖,张士贵二老传艺,小仁贵得宝戟(1 / 2)

贞观八年,春和景明。太极殿的琉璃瓦在晨光里流转着温润的光泽,阶前新草抽芽,檐下紫燕翩飞,一派国泰民安的繁盛景象。

早朝的钟鼓声早已响彻长安宫城,文武百官身着绯紫青绿的官袍,按品级依次列于殿中,腰佩金鱼袋、银鱼袋,手持笏板,神色肃穆。御座之上,李世民一身明黄常服,龙颜朗润,眼角眉梢带着几分经年治理天下后的从容与沉稳。他年方三十有二,正是春秋鼎盛之时,目光扫过阶下群臣,既有帝王的威严,亦有君子的谦和。

“诸卿有事启奏,无事退朝。”内侍省总管太监刘顺躬身传旨,声音洪亮却不张扬,恰如其分地烘托着太极殿的庄严肃穆。

话音刚落,户部尚书戴胄出列,躬身奏道:“陛下,贞观八年春播已毕。经各地州府奏报,今年新增垦田三十万顷,推广曲辕犁、翻车等新农具共计十二万余件,关中、河南、河北三道粮食亩产较去年提升一成有余。臣已将各地垦田、粮产明细造册,恭请陛下御览。”

李世民闻言,脸上露出欣慰之色,接过高力士递来的奏折,细细翻阅片刻,点头赞道:“戴卿功不可没。这几年推行均田,改良农具,轻徭薄赋,终见成效。民以食为天,粮食丰足,则社稷稳固,卿当记首功。”

“陛下谬赞,”戴胄叩首道,“此乃陛下圣明,推行仁政,又得皇后娘娘鼎力支持,遣内官教民农桑,臣不过是奉旨行事罢了。”

提及长孙皇后,李世民目光柔和了几分。太极殿东侧的珠帘之后,一道纤细的身影端坐其上,正是长孙无垢。按照贞观年间的规制,皇后虽不临朝听政,但遇有涉及民生、内廷之事,亦可在帘后补充奏报,李世民素来敬重她的见识,每每都会认真听取。

此时,珠帘微动,长孙无垢的声音清晰而温婉地传来,不高不低,恰好传遍大殿:“陛下,戴尚书所言甚是,却也未提各地郡守县令的辛劳。这八年,陛下选贤任能,澄清吏治,各地父母官亲力亲为,督导农桑,教民技艺,方才有今日之成效。臣妾听闻,虢州刺史李袭誉,亲率百姓修渠引水,灌溉良田五万余亩;齐州长史秦叔宝,虽为武将,却深谙农时,督促百姓因地制宜种植粟、麦、稻,今年齐州粮产竟居山东诸州之首。”

她顿了顿,语气带着几分恳切:“再者,这八年,陛下不仅注重农具改良,更重视农书编撰。前岁命秘书省编撰《齐民要术》增补版,收录各地新农技、新作物,颁行天下,让百姓有所遵循。臣妾以为,赏罚分明方能激励人心,可对有功之郡守县令加以褒奖,赐爵、赏帛,以劝他人。”

李世民闻言深以为然,颔首道:“皇后所言极是,朕险些忽略了地方官吏的辛劳。高力士,传旨吏部、礼部,即刻核查各地奏报,凡在农桑、垦田、水利方面有功者,按功绩大小拟定封赏,三日内奏报上来。”

“遵旨。”刘顺躬身应道。

殿中群臣见状,无不暗自赞叹。陛下英明,皇后贤德,君臣同心,内外协力,才有了这贞观八年的太平盛世。想当初武德年间,天下初定,百废待兴,百姓流离失所,田地荒芜,府库空虚。如今不过八年光景,经陛下与皇后悉心治理,经济复苏,农业兴旺,道路畅通,商旅不绝,长安城更是人烟稠密,市井繁华,一派欣欣向荣之景。

就在此时,兵部尚书侯君集出列奏道:“陛下,近日北境传来消息,突厥薛延陀部蠢蠢欲动,有侵扰漠南之意。臣以为,当早做防备,调兵遣将,以防不测。”

提及边患,殿中气氛顿时凝重了几分。李世民眉头微蹙,沉声道:“薛延陀部自恃强盛,屡犯边境,朕早有察觉。只是如今春耕刚过,不宜大动干戈,以免影响民生。侯卿以为,当如何处置?”

“臣以为,可遣一员大将率军驻守云州、朔州一带,威慑薛延陀部,同时安抚漠南诸部,使其不为薛延陀所诱。”侯君集道,“此外,还需加强边防线的修筑,囤积粮草,以备不时之需。”

李世民沉吟片刻,目光转向位列武将之首的卫国公李靖。李靖年已六十有二,须发微白,却精神矍铄,一身戎装更显威风凛凛。他是开国功臣,身经百战,平定江南,击破突厥,功勋卓着,深得李世民信任。

“卫公以为如何?”李世民问道。

李靖出列,躬身答道:“陛下,侯尚书所言甚是。薛延陀部虽强,却内部不和,且不习中原战法。臣以为,驻守之将不必多,贵在精悍,能征善战,足以震慑敌胆。此外,边境将士需勤加操练,提升战力,同时派遣细作潜入薛延陀部,打探其虚实,以便应对。”

他顿了顿,又道:“臣举荐左领军中郎将张士贵,其人骁勇善战,熟悉北境地形,且治军严明,可当此任。”

张士贵此时也在列中,闻言连忙出列叩首:“臣谢卫公举荐,愿往北境驻守,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绝不辜负陛下与卫公的信任。”

李世民见张士贵言辞恳切,又想起他往日的战功,点头道:“准奏。张卿,朕命你率一万精兵,驻守云州,节制漠南诸军,防备薛延陀部。所需粮草、军械,着兵部、户部即刻调配,不得有误。”

“臣遵旨!”张士贵叩首谢恩。

李世民又看向李靖:“卫公,如今边境虽有防备,但军中年轻将领尚需历练。朕听闻你府中有一义子,名唤薛仁贵,此人勇武过人,颇有将才,不知可有此事?”

李靖闻言,眼中闪过一丝欣慰之色,答道:“陛下消息灵通。薛仁贵乃河东龙门人氏,自幼习武,力大无穷,且聪慧过人,颇有悟性。臣收其为义子,悉心教导,如今已有小成。”

“哦?”李世民来了兴致,“朕素爱才,听闻有如此猛将,倒是想见一见。”

珠帘后的长孙无垢也补充道:“陛下,臣妾也听闻薛仁贵孝勇双全,其母病逝后,守孝三年,未曾片刻懈怠,可见其品性端正。如今国家正是用人之际,若真是栋梁之才,当加以培养,为国效力。”

李世民颔首道:“皇后所言极是。卫公,张卿,你们二人皆是开国名将,用兵如神,经验丰富。朕有意让薛仁贵随张卿前往北境历练,你们二人可多传其武艺兵法,使其早日成才,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