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0章反目
琢磨了好一阵,技侦才反应过来,言队长又在瞎鸡巴扯:想找用氮气的冷库,压根不用闻。当初都是根据功能类型分开建的,用氮气的库全在那一片,资料上标的清清楚楚。
如果林思成真的靠闻,闻的肯定不是氮气,而是不同类型的氮气库需要的辅助气体。
这种库的使用成本极高,能用到的就三种:高价值农产品,高价值水产品,高价值医药及生物制剂。
不同的冷藏品,所需要的辅助气体各有不同:水果和菌类用乙烯,味甜,且有强烈的刺激性。药剂和生物制剂用臭氧。
但这两种气体对于ph值的影响很大,如果是用冷库的氮气发生器制氮,更或是里面储藏的本就是文物,那肯定不能用乙烯和臭氧,一闻就能闻出来。
乃至于,林思成靠的就不是闻,而是看。看冷库外的表显数据就可以:果蔬和水产品需常压,药剂需负压,文物则相反,需正压。
包括湿度、温度、含氧量,都有极大的差别。
再看监控:林思成可不就是先看库门上的表,然后再凑近门缝闻一闻
琢磨了一下,女技侦瞪了言文镜一眼:一天到晚不着调,满嘴跑火车,怪不得总队领导不待见你
言文镜浑然不觉,一双眼睛紧紧的盯着大屏幕,上面全是林思成所处位置周边的监控分屏。
用总队领导的话说:文物当然重要,越早找到越好。但前提条件,你得把人保护好。
他一个,顶你们一个支队……
正暗暗念叨,手机嗡嗡的一震,言文镜瞄了一眼,神色一正。
“于队!”
“嗯!”于光应了一声,“你没出妖蛾子吧”
言文镜愣了一下:“没!”
一听这个“没”,于光就知道,言文镜肯定动过念头,不过被林思成给劝了回来。
果然,狗改不了吃屎,除非给他拴根链子。
于光叹了口气:“刚让分局查了查,王瑃交待手下去盯着的那三个地方,库虽然租的早,但东西是一周前才运进去的。不论是搬还是运,都雇的是库区的货运公司和装卸工……”
言文镜秒懂:如果是文物,哪里敢雇外人
十有八九,运进去的是全是仿品。既便有几件古玩,也是破铜烂铁。
声东击西,瞒天过海,这女人兵法用的挺溜啊
暗暗转念,言文镜连声保证:“队长你放心,我保证听指挥,林老师说查哪,我就去哪,并随时向队里汇报!”
“知道就好,所以特意给你提个醒!”
回了一句,于光挂了电话。
一旁,孙连城正在翻档案,看他放下手机,孙副总队笑了笑:“这段时间,言文镜老实多了”
他不是老实,他是吃了大亏,受了教训。
为什么让他一直跟着林思成
如果言文镜不戴罪立功,别说当副队长,能不能穿这身皮都是个问题。
但效果可谓立竿见影:多了一个林思成,他带的这一组突然就跟脑袋上插了天线似的,灵的不能再灵。
可以这么说,案子侦办到这个阶段,进展这么快,效果这么显著,林思成要占一半的功劳。
但他不是警察,要这些功劳没用,最后就只能便宜言文镜。
占了这么大便宜,言文镜就算是头猪也知道:应该听谁的,应该怎么干。
于光叹了口气:“不知道这次还灵不灵”
哪能用一次就灵一次,次次都灵
孙连城刚想摇头,下巴都扬了起来,他又顿了一下:“不好说!”
就像刚开始,马山死活审不下来,就连于光都一筹莫展的时候,林思成靠着社会关系,摸到了任丹华这个关键人物。
之后案情陷入僵局,依旧是林思成另辟蹊径,把王瑃钓了出来。
特别是那个杨吉生(老汉),你说林思成运气好吧,但如果不是他专业,连这个人干嘛的都不知道。你说他专业吧,阴差阳错,鬼使神差的就和这个人碰到了一块
这老汉级别虽然不高,但参与度极高,该他知道的不该他知道的他全知道。更关键的是,审的够快:当场抓,当场就让林思成给审了下来,还成功策反。
就是因为杨吉生配合,总队才查到了王瑃的底细,又查到她和马山背后的两个老板,以及为他们提供便利和保护的内鬼。
而这每一次,于光也罢,他也罢,包括总队长在内,开始的时候压根就没抱什么希望。只是抱着有枣没枣打一杆子的想法,但结果,一次比一次的惊喜大。
用总队长的话说:这小孩有点邪门……
“先找,能找到当然最好:快刀斩乱麻。万一找不到也不用着急:温水煮青蛙!”
于光深以为然,使劲点头。
量刑定罪,光抓到人远远不够,还得有足够的证据,并形成可以闭环的链条。
既然是盗墓,走私文物,文物自然成为重中之重。警队之所以没有急着抓人,而是进一步深入调查的同时寻找文物,重点就在这里:
要形成证据链,更要避免这伙人狗急跳墙,玉石俱焚。
所以,既便缺人缺的让领导挠头,但总队还是尽量配合。就像这次:查个冷库而已,派出所联防队就能搞定,孙连城却派了一队刑警。
不但是刑警中的精锐,还是言文镜这个副支队长带队。所以,不是言文镜不受待见,恰恰相反,是领导给他机会。
当然,关键还在于他够听话:林思成怎么说,他就怎么干。
但凡换个人,既便最终会执行,但或多或少会质疑一下。上行下效,结果就会打好多个折扣。
更说不定,良机一纵即逝……
正转念间,手机“嗡嗡”的一震,于光接了起来。
三两句说完,他当即汇报:“孙队,涂副支汇报,任丹华和于季瑶在一块,这会在潘家园。”
“咦,王瑃不是刻意把她们分开了吗,一个去了十八里店,一个去了亮马街”
孙连城琢磨着,“估计是转过弯来了:想到王瑃把他们当探路的石头使”
于光眼睛一亮:“会不会狗咬狗”
“难!那个女人积威太深,逼不到万不得已,任丹华不敢造反……让老涂先盯着,随机应变!”
孙连城摇了摇头,“顺便给林思成说一声,这小孩懂的套路多,看他有没有什么想法”
于光点了点头。
林思成不止懂的套路多,脑子也活。
就盗墓,贩古董的这些弯弯绕,就没他不门儿清的。关键的是能举一反三,屡出奇招。
就他诈马山和审讯杨吉生的那两次,连一群专家都拍案叫绝。
暗暗转念,于光拿起了手机……
……
天阴沉沉的,像是要下雪。
秋风萧瑟,卷起地砖缝里的碎叶,倏地飘起,又忽地散去。
卖拓片的老头裹着军大衣,懒洋洋的靠在躺椅上。卖瓷器的小伙抱着热水袋,有一耷没一耷的回应着客人。
客人少了许多,生意也差了许多。
任丹华的手插着风衣的口袋,眉头紧锁。双眼像是两把刀,紧紧的盯着眼前的店铺:复古的门脸,雅致的牌匾,如今却门窗紧闭,人去楼空。
几张白色的封条叉成十字,格外的刺眼。
金炉斋,应该算是大姐在明面上最大的生意了。出十件货,其中的六七件都要在这里打个转。
如果是生货就洗个澡,变成熟的。如果是熟货就再上上桌,抬抬身价。
但说封就封,关键的是,大姐一点儿都不意外,一点儿都不心疼。
说明,她早有预料,且早有安排。
货是什么时候运走的,不知道。
谁运的,是不是齐松,任丹华同样不知道。
任丹华觉得,自己离大姐越来越远,越来越陌生。
再想想亮马街库里的那些破铜烂铁,任丹华的心脏直往下沉:明明是一堆破烂,大姐却告诉她,全是高级货
大姐,你没想到吧:我确实不知道你在那儿有库,但于季川却知道。
再想想这些年的点点滴滴,任丹华越想越不对劲。
表面上,大姐更信任自己,却一直让她抛头露面
大部分的货都是己销的,大部分的钱都是自己收的,甚至于,大部分的账目都是她在管。
包括给手下人分钱,更包括跑关系捞人。
但为什么越接近核心的东西,自己反而知道的越少
比如在哪里起的坑,在哪里收的货,赚的钱存到了哪里甚至于到现在,她连大老板和二老板是谁,都没搞清楚
遑论一直提供便利的那些关系……
突然间,任丹华开了窍,心底直发寒:原来一直以来,大姐都拿自己当棋子,甚至是,用来挡灾的替罪羊
“嗒嗒嗒嗒……”高跟鞋踩在石板上,发出脆响。脚步又快又急,越来越近。
任丹华回过头,于季瑶一脸惶急。
“别急,慢慢说!”
于季瑶缓了口气,声音有些颤:“店里的人全被抓了,包括老盛。会计也可能被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