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番外是以女主宋浅浅的视角了解太平公主的一生”
当我翻阅《旧唐书》和《资治通鉴》时,太平公主那波澜壮阔的一生总是让我情不自禁地反复品味和思索。
她,无疑是大唐最为耀眼的公主,但同时也深陷权力的旋涡之中,最终酿成了一场令人叹息的悲剧。
初次与她的记载相遇,是在《旧唐书·太平公主传》中:
“太平公主,则天皇后所生,后爱之倾诸女。”
这句话寥寥数语,却勾勒出了一个备受宠爱的幼女形象。
那时的她,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被父母捧在手心里呵护备至。
为了替去世的外祖母祈福,太平公主曾短暂地踏入道门,成为一名尼姑,法号“太平”。
这段经历虽然短暂,却也为她的人生增添了一抹神秘的色彩。
然而,命运的转折总是出人意料。吐蕃前来求亲,武则天对这个远嫁的提议犹豫不决。
她既舍不得将自己心爱的女儿远嫁他乡,又不愿拂了吐蕃的面子。
在经过一番深思熟虑后,武则天竟然想出了一个绝妙的主意让太平公主住进道观,以“道士身份不便和亲”为借口,巧妙地推掉了这门婚事。
遥想当年,她尚在大明宫的桃花树下悠然自得地荡着秋千,彼时的她,眼眸之中应当唯有纯粹的喜悦之情,全然不晓得“公主”这两个字所蕴含的深意,以及其背后所隐藏的诸多身不由己。
真正将她卷入朝堂纷争的,实则是她的第一段婚姻。
据《资治通鉴》记载,她所嫁之人乃是城阳公主之子薛绍,二人的婚礼可谓是极尽奢华之能事,“自兴安门至宣阳坊西,燎炬相属,夹路槐木多死”。
我常常情不自禁地去遐想那个夜晚的长安城,熊熊火光映照在她的红妆之上,她端坐于花轿之中,轻轻掀起轿帘,好奇地张望着街边的繁华热闹,或许心中还憧憬着能够与薛绍共度安稳的一生。
然而,世事难料,仅仅数年之后,薛绍的兄长竟牵涉进谋反一案。
为了巩固自身的权力,武则天毫不留情地将薛绍牵连其中,不仅对他施以杖责之刑,更将其投入大牢,最终致使薛绍饿死狱中。
《旧唐书》中并未详述她在当时的具体反应,但我却能够想象得到,当她一次又一次地跪倒在宫门前,苦苦哀求母亲放过薛绍时,所得到的却仅仅只有那句冷冰冰的“皇家无私事”。
就在那一刻,她心中仅存的那一丝天真,恐怕也会如镜子一般,被无情地击碎。
薛绍离世之后,武则天毫不留情地将她许配给了武攸暨。
据《资治通鉴》记载,为了使这场婚姻显得“名正言顺”,武则天竟然狠心地将武攸暨的原配妻子处死。
在这段婚姻中,她已不再是那个渴望安稳生活的小女子,而是成为了母亲手中用以平衡李、武两族势力的一枚棋子。
然而,正是从这一刻起,她开始逐渐接触到权力的核心。武则天有意让她参与朝政,常常与她一同商议国家大事。
她也因此开始学习如何审阅奏折、洞察人心。
起初,面对这一切,她感到惶恐不安,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她逐渐变得游刃有余。
《旧唐书》中曾提到,她“多权略”,武则天认为她与自己颇为相似。然而,这份所谓的“类己”,又何尝不是她在现实的逼迫下,不得不穿上的一层坚硬铠甲呢?
武则天晚年,张柬之等人发动神龙政变,太平公主也参与其中,协助李显复位,被封为“镇国太平公主”。
此时的她,在朝堂上的影响力已经不容小觑,《资治通鉴》中记载她“权倾天下,奔走其门者如市”,就连李显都对她礼让三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