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夕将近,宫人们都忙了起来。
素雪便捧着帖子进来回话:“娘娘,国公府那边回了信,国公爷说除夕当夜再入宫赴宴,不肯提前过来住。”
苏杳脸上几分无奈。
那日陆怀瑾应下接父亲入宫过年,她便立刻派了心腹去国公府,想接父亲早些进宫住几日。
可苏孟州素来谨守君臣本分。
他怕是顾虑着外戚不得擅入后宫的规矩,即便得了皇恩,也不肯有半分逾矩。
“国公爷还是这般谨慎。”
苏杳笑着摇头,吩咐素雪:“既如此,便依他的意思。
让御膳房备些父亲爱吃的糕点,明日派人送到府里去,就说孩子们惦记外公了。”
这边刚安置好国公府的事,殿外便传来小太监的通报:“娘娘,太皇太后的仪仗到宫门了!”
苏杳牵起岁宁的手,又让人去书房请陆思远,快步往宫门方向迎去。
今年的团圆格外齐全。
陆父特意派了车马去江南,将陆怀瑾的祖母接回京城颐养天年。
当年老太太因陆忠一家的事情,被陆怀瑾送回江南别院。
这几年虽有书信往来,却始终未曾回京。
如今孙子登基为帝,陆父便借着过年的由头,亲自去江南接人。
说是要让老太太亲眼看看皇家的气派,更要一家团聚过个热闹年。
銮驾停稳,陆怀瑾便亲自上前扶着老太太下车。
苏杳远远便看见,老太太穿着一身枣红色绣寿字的锦袍。
身边有两个嬷嬷小心搀扶着她,身形比多年前离开京城时候更显佝偻。
她扫过宫门前的仪仗与等候的众人,嘴角始终噙着笑意。
“孙媳妇给祖母请安。”
苏杳带着孩子们上前见礼,陆思远拉着岁宁的手,规规矩矩地躬身。
“曾孙参见太皇太后。”
两个孩子从未见过这位曾祖母,虽然陌生,却依旧保持着礼数。
“快起来,快起来!”
老太太颤巍巍地抬手,满是欢喜,“我的乖曾孙,乖曾孙女,都长这么大了。”
她拉过陆思远的手,又摸了摸岁宁的发顶。
目光全都落在两个孩子身上,转了又转,笑得合不拢嘴。
“瞧瞧这模样,思远像怀瑾小时候,岁宁这眉眼,跟你娘一样俊。”
苏杳上前搀扶着老太太的另一只胳膊,温声道:“祖母一路劳顿,快进殿歇着,御膳房备了冰糖炖燕窝。”
老太太拍了拍她的手:“好孩子,这些年辛苦你了。怀瑾能有今天,多亏了你在身边陪着。
你看这两个孩子,教得这么懂规矩,又这般伶俐,你是个好媳妇,更是个好母亲。”
当年老太太对陆怀瑾送她去江南的事颇有芥蒂。
这些年虽不常提及,却也难免心存隔阂。
可如今孙子成了九五之尊,重孙绕膝承欢。
那些陈年的委屈与计较,在阖家团圆的暖意里,早该烟消云散。
这一个下午,苏杳陪着太后、太皇太后闲话家常。
还要打理宫宴的各项事宜,两个孩子又总缠着她,连喘口气的功夫都少得可怜。
下午陪长辈说话那会儿,她便觉得眼皮重得像坠了铅。
但还是强撑着扯出笑意,忍不住悄悄打了几个哈欠。
好不容易挨到晚膳结束,苏杳拖着疲惫的身子回到了坤宁宫。
素雪伺候她褪去繁复的华服,泡了个温热的药浴驱散寒气。
她连头发都没吹干,便迫不及待地爬上了床榻。
扯过锦被裹住身子,一闭上眼,困意便席卷而来。
迷迷糊糊间,她感觉到床榻微微下陷,熟悉的雪松味萦绕鼻尖。
陆怀瑾刚处理完政务,一身寒气未散,俯身便想去抱她,却被苏杳轻轻推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