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8章断头刺史
从襄阳到舒州,一路盗贼四起,那王鐸不晓得派了多少批信使,不过终究还是將行营檄令送到了赵怀安手上,那会时间已进九月。
秋高气爽,正是杀將覆兵之时,赵怀安也是高兴,因为他这边收到了郭从云送来的捷报。
此前郭从云部自从进入了大別山深处后,基本就和保义军幕府断绝了联繫,所以赵怀安实际上也是颇为担忧这支精锐的。
担心会不会水土不服,担心会不会被草军围剿,损失惨重。
后面终於当保义军入驻舒州后,才和当时已经深入到鄂、黄、蘄地区的郭从云部取得了联繫。
当时郭从云第一时间令人送来了其部前哨在黄冈一带获得的草军情报,以及二十多条长江大鱘鱼乾,以表心意。
赵怀安自然懂得郭从云的心理,对於那二十多条大鱘鱼直接回扎道:“咱赵大什么没吃过以后这些时令东西分与麾下兄弟们,勿做此麻烦事!
我虽喜这几条大鱼乾的心意,更喜的是你能有军功报来,这不晓得能让我高兴多少。”
然后赵怀安又在回扎上,说了另外一个事。
那就是有关於草军和王鐸那边正在商谈招抚的事情,这事也是和鱼乾一起送来的。
赵怀安和王鐸这人算是有点交道,这人不坏,还颇有那种卿大夫的那种高雅风趣,对老百姓也算是多有照顾的。
所以他要招抚王、黄草军,多半也是看鄂、襄被打得不像样子了,决意招抚。
另外一方面,现在的草军战力彪悍,如果执意征剿还真不一定能打的下,要是能现在谈招抚,没准还是个好事。
但赵怀安理解归理解,但却並不认同王鐸的这个手段,因为草军和以往的什么盗匪、甚至当年的庞勛乱党之流都不一样。
这是一群想成大事的人,草军兵力十余万,除了老弱、真正能打的不下五六万,这些都是死了一批又一批后活下的老卒,战斗力已经不容小覷了。
就说他在舒州城下这一战,那李重霸的河北帐就给了他巨大的麻烦。
他们要不是在野战遇到自己的精锐骑军,就算是碰到其他藩军,也是有战而胜之的实力的。
而后来他和李重霸的细聊后,对草军诸帅,尤其是黄巢就有了一个更深的了解。
这黄巢不愧是歷史上都排得上號的义军领袖,这个时候就已经展现出高明於其他票帅的地方了。
那就是此人养了不少谋士,都是黄巢一路转战收集来的,也不全都是乡野儒生,一些失意文人甚至此前被俘的汝州刺史王镣都在其帐下。
这种晓得养文人幕僚的义军领袖,怎么可能真心投靠朝廷
所以赵怀安在晓得这件事后,就给王鐸上了一封书信,上书利害,言剿抚並用才是应当。
同时,赵怀安也將目光放到了江南,舒州对面就是江州一带,而那里陷入了草军之手,他请求王鐸允自己出剿江西之草贼、盗寇的权力。
但这书信发出去没多久,他就收到了郭从云送来的加急军报,他们在救援蘄州的时候,大破草军刘汉宏部,打了个大胜仗。
其实郭从云自获得草军可能要受招安后,丝毫没有影响他调度,反而更加著急,毕竟真等这些人受抚了,他们的军功哪里来呢
但当时郭从云一直没有找到一个很好的机会,直到蘄州刺史裴偓晓得黄州一带出现了保义军的骑兵,才冒险派出一队骑士突围,寻找游弋的郭从云部。
其中当然是经歷了一番九死一生,但最后也是赶巧,郭从云部在袭击了一处草军据点后,解救了刚刚被俘虏的一名蘄州牙骑,並从他那里得知了蘄州城的情况。
原来蘄州自被李重霸攻陷后,蘄州刺史基本就將兵力聚拢在蘄州城死守。
后来李重霸率兵进入舒州,蘄州这个地方就交给了后面接任的另外一名草军票帅刘汉宏。
而其部一方面继续围死蘄州城,另外一方面就搜集境內粮秣供应草军鄂州大营的军需。
在那里,草军已经取得了重大胜利,全军已经控制了鄂州的东城,鄂州陷落已是迟早的事情。
虽然蘄州城下,刘汉宏並没有发起猛攻,但却將蘄州围得数重,此前裴偓又接收了大量州內的逃难豪族,难民,这下子粮食眼见就不够了。
所以裴偓在一次捉生行动中,偶然从被俘的草军口中得知了保义军的突骑竟然已经到了黄州一带,所以就想著请这支援兵。
裴偓自认是赵怀安的娘家人,虽然不是一个支的,但一笔也写不出两个裴字,觉得关键时刻求赵怀安,一定有用。
也確实是这样,当郭从云得了这个情报后,想了想,就决定以救援蘄州为突破口。
於是他將散开的千余精骑召集起来,以史儼、阎宝为先锋,带领三百突骑先发,自己將余部召集后,隨后便至。
郭从云部一直是被草军重点布防的,其信息直接送到黄巢那里。
这些日子草军一直將兵力用在攻打鄂州城的战事上,此外因为郭从云部都是骑兵,往来驰奔,难以包围,所以就一直在布防。
本来这边鄂州战事已经落入尾声了,黄巢正准备调度全军精骑去围剿这支胆大包天的保义军骑部,但忽然就报得,郭从云部消失了。
闻听这个消息,黄巢愕然,又问了一遍哨骑:“什么叫消失了”
——
那哨骑赶忙说道:“黄州方向已经一日未寻得保义军踪跡了,目前不知所踪。”
黄巢听到这个,连忙去看舆图,他在西边的襄阳和东面的蘄州城反覆思量,正要下令,忽听闻帐外爆发大吼。
黄巢一下站起,快步走出帐外,只见对岸的鄂州城,爆发出山呼海啸的欢呼,无数草军的旗帜飘扬在了鄂州城上。
远远的,一支队伍正慌忙从鄂州城突围而出,看样子应该是残存的武昌军了。
此刻,听得对岸隆隆欢呼,黄巢也不禁大笑出声,这打了快一个多月的鄂州城,终於拿下了。
至此,草军终於有了一处可以作为根基的地方,再不用东西流窜了。
可就在这个时候,黄巢又听得对面的欢呼声渐渐变为:“王都统万岁!”
“王都统万岁!”
一下子,黄巢沉默了,最后看了看对岸的得胜场面,返回了大帐。
片刻后,黄氏七八支悍旅从浮桥南下对岸,同样开进了鄂州城內,主持军纪o
另外又有一支骑队从东营奔出,直奔东方的蘄州城。
乾符三年,九月二日,蘄州衙署。
秋日的阳光透过斑驳的窗欞,照进压抑的书房,却带不来一丝暖意。
蘄州刺史裴偓捏著一封薄薄的书信,指节因过度用力而微微发白。
那封信,太重了,重得他几乎喘不过气来。
它上面是蘄州城数万吏士、百姓的性命!他裴真的担不住啊!
信是城外的草军今早用箭矢射入城中的,但写信的人,却是原汝州刺史王镣。
信上的內容,言辞恳切,王镣劝他裴偓,为了全城数万百姓的性命著想,开城向城外的草军投降。
信中承诺,草军不仅会秋毫不犯,对他裴偓本人也会优待有加;可反之,若是再执迷不悟,蘄州城破之日,三日不封刀。
不封刀,那就是屠城!只这两个字就压得裴偓喘不过气来。
其实,裴偓与王镣的关係,非同一般。
王镣的兄长,正是如今坐镇襄阳,总领诸道兵马的行营招討使王鐸。
而王鐸,是他的座师,裴偓能有今日,全赖当年王鐸的赏识与提拔,他身上早已被打上了浓厚的王家政治烙印。
如今,昔日的同僚,座师的胞弟,却成了草军的说客,劝自己投降。
这其中的讽刺与悲凉,让裴偓心中五味杂陈。
他知道,王镣不是在危言耸听。
草军的残暴,他早有耳闻,而蘄州城,也確实已经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
自李重霸率主力西进舒州后,接替围城的草军票帅刘汉宏,更是个难缠的角色。
此人虽不擅猛攻,却极其擅长围困,他驱使著数万大军,在蘄州城外深沟高垒,断绝了城內与外界的一切联繫。
更要命的是,裴偓出於仁义,接纳了州內大量逃难而来的士族豪强和普通百姓。
这使得城中人口激增,粮食的消耗速度,远远超出了他的预料。
如今,城中的存粮,已不足半月之用。
人心,也开始散了。
“使君,不能再等了!”
一名鬚髮皆白的老幕僚,嘶哑著声音劝道:“城中已开始有易子而食的传闻了!再这么耗下去,不等草寇攻城,我们自己就要先乱了!”
“是啊使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