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7章 犹豫(1 / 2)

“让老手艺融入日常”,再到新时代下南北文化的交流与碰撞,从江南的温婉细腻聊到岭南的开放包容,相谈甚欢。

唐建曾放下茶杯感慨:“现在很多人做传统文化传播,要么过于固守传统,曲高和寡,让年轻人望而却步。”

“要么过于追求商业化,把老手艺当成赚钱的工具,失去了文化本真。你能将传统工艺与现代生活、数字传播完美结合,让老手艺真正活在当下,被年轻人喜欢、使用,这种理念和实践,值得更多人学习,也值得在全国推广。”

当时苏木只当是前辈的鼓励,没想到,唐建竟然真的将他推荐给了岭南文化基金会,而且邀请函上注明,唐建本人还担任了基金会的荣誉顾问。

“唐导倒是有心了。”苏木心中涌起一股暖流,手中的邀请函仿佛也变得沉甸甸的,“这份认可,不仅是对我个人的肯定,更是对‘苏州记忆’、对江南传统工艺传播模式的认可,是对所有坚守匠心的手艺人的认可。”

徐佳莹笑着点点头,伸手拿起随信附上的论坛议程表和基金会简介,仔细翻阅起来。

议程表做得非常详细,用彩色卡纸打印装订,封面印着“南北文化交融论坛”的烫金大字,内页列出了论坛的时间、地点、参会嘉宾、议题设置、行程安排等内容。

论坛将于一个月后在广州举行,为期三天,主会场设在岭南文化中心,还安排了陈家祠、广绣研究所、岭南文创园等实地考察环节。

参会嘉宾名单上,既有来自北京大学、中山大学的文化学者,也有北京故宫博物院、上海博物馆的非遗研究专家,还有西安剪纸、成都蜀绣、广州广绣等南北非遗传承人的代表。

甚至还有几位在文化传播领域颇具影响力的自媒体博主和文创企业家。

“议题设置得太有深度了!”徐佳莹的目光停留在几个议题上,眼神越来越亮,指尖在纸上轻轻敲击,“你看这个‘传统工艺在都市生活中的活化应用’,还有‘数字时代南北文化传播的差异与融合’‘非遗传承的年轻化路径探索’‘文创产品的地域特色与市场适配性’,全都是我一直很感兴趣、也在反复琢磨的话题。”

她指着“传统工艺在都市生活中的活化应用”这个议题,语气带着明显的期待:“现在‘苏州记忆’虽然做得不错,但在都市化场景的拓展上还有很多可以探索的空间。”

“比如如何让传统工艺更好地融入一线城市的快节奏生活,如何平衡地域特色与全国市场的接受度。岭南地区的传统工艺活化做得很有特色。”

“比如广绣不仅做服饰、装饰画,还融入现代家居、文创文具,榄雕更是做成了小巧便携的挂件、摆件,市场化路径很成熟,值得我们学习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