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佳莹的眼中满是不舍,却也带着期许与放心,她知道,女儿已经长大了,带着家族的传承与期望,去追寻自己的梦想了,那支玉簪会像一位无声的守护者,陪伴着她,给她力量。
回到小院,庭院里的桂花依旧飘香,只是少了几分叽叽喳喳的笑声,显得安静了许多。
徐佳莹走到石桌旁,拿起苏锦不小心落下的一个小小的竹编蝴蝶,那是她在体验区跟着周师傅学编的,虽然针脚不够规整,却充满了灵气与认真,边缘还有她不小心扎到手指留下的小小血迹。
“孩子长大了,总要学会自己飞翔。”苏木走到她身边,轻轻从身后抱住她,语气温柔,“但无论她飞得多远,飞得多高,这里永远是她的家,我们永远是她最坚实的后盾,等着她回来。”
徐佳莹靠在他怀里,点点头,目光落在庭院里的玉兰树上,仿佛看到了女儿戴着玉簪,在阳光下笑着奔跑的身影。
这支玉簪承载的不仅是岁月的记忆,更是家族的爱、坚韧与力量,这份传承,会像江南的流水一样,绵长而悠远,陪伴着女儿走过人生的每一段旅程,也陪伴着“苏州记忆”,在传统与创新的道路上,坚定地走下去。
小院里的烟火气依旧,桂花香气依旧,只是那份关于传承与牵挂的情感,愈发深厚绵长。徐佳莹知道,无论岁月如何流转,无论相隔多远,这份血脉相连的爱与坚守,永远是他们心中最温暖的港湾,也是“苏州记忆”最坚实的根基。
……
苏州的深秋,总带着一种清润的静谧。
阳光透过“苏州记忆”工作室庭院里的玉兰树叶,在青石板上投下细碎的光影,桂花的残香还未完全散去,夹杂着空气中淡淡的竹香、丝线香与老木头的温润气息,酿成江南独有的温润味道。
展厅内,游客们低声交谈着,指尖轻轻拂过展架上的文创产品,缂丝的细腻、竹编的肌理、苏绣的灵动在暖黄灯光下愈发动人,偶尔传来工作人员温和的讲解声,一切都显得平和而有序。
午后三点左右,阳光渐渐西斜,透过木格窗洒进接待区,在竹编桌面上投下温暖的光晕。
苏木正坐在桌旁,整理着“平江路历史街区活化”项目的合作总结报告,笔尖在宣纸上沙沙作响,墨色晕染开,与纸上的图表相得益彰。
徐佳莹则坐在他对面,低头翻阅着新一季文创产品的设计草图,时不时用红色铅笔在上面做着标注。
在兰草纹围巾的设计图旁写下“丝线选浅青渐变”,在竹编收纳盒的草图上圈出“增加防滑底垫”,两人偶尔交换一个眼神,无需多言便懂彼此心意。
王丽抱着一摞文件走进来,脚步轻快,浅灰色的棉麻衬衫衣角随着动作轻轻晃动,脸上带着一丝好奇:“苏木,佳莹,刚才收到一封来自广州的快递,是给苏总的邀请函,看着挺正式的,快递封皮都印着烫金字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