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军营帐中,王守仁、朱晖和庞顷的对话还在继续。
王守仁道:“鞑靼人的诉求,一定不是留住自己的领地……或许是想跟大明划疆土而治,虚以委蛇,等将来发展起来,实力恢复后再图谋进犯中原。
“所以……张国舅不同意他们所请,也是情理中事。”
“或许是吧。”
庞顷笑了笑,心想,眼前的王守仁果然非同一般,我都没跟他细说,他就能猜出大概。
道爷跟我说,巴图蒙克的诉求,是以撤出漠南,三十年不进漠南之地为条件,换得大明退兵……并且主动将部分治民和部族交给大明,让他们自力更生,从此不再形成统辖。
但张家二公子多精明?
怎会没发现鞑靼人就是在找借口?
三十年不进漠南?
意思是这场战争的结果不是彻底平定草原,仅仅是换一个三十年的和平缓冲期?
“既然从一开始就知道谈不成,也不可能满足鞑靼人的需求,那为何还要谈呢?”王守仁随即问道。
庞顷道:“敝人想来,张国舅原本的设想,乃是让鞑靼人彻底臣服,而不是让他们……划地自治吧?”
“可能吗?”
王守仁皱眉。
难道说张国舅为人比较天真,认为鞑靼人会接受近乎亡族灭种的条件?没打就直接投降?
庞顷笑道:“很多事,不能光看结果,要的是完整的过程。谈判是做给那些草原边缘部族的人看的,让他们知道,大明有着天朝上邦的风范,并不是说以彻底铲除他们为目的,曾给过他们机会,只是他们的小王子……不识趣而已。”
谈给谁看?
当然是谈给大明君臣看!
也是谈给草原各部族看!
不谈直接就打,甚至阖族灭绝,那会显得师出无名。
要的就是个名正言顺把你给消灭!
再就是能通过谈判,让己方养精蓄锐,积极备战,并且有效地消磨鞑靼人的斗志,让更多部族产生异心,起到离间的作用。
同时也在等李孜省的人马到来后进行一番休整,以方便完成最后的决战。
庞顷心说,看来这位翰林之子真的很牛逼,光靠推测就把事情了解得八九不离十,但他只懂战场局势变化,明白基本的人情世故,却不了解朝堂政治格局以及人心……难以跟那位张家二公子一般做到通盘考量。
不过就这样已经很了不起了。
当然,你出身再高,也比不上张家二公子,更何况那小子……简直就是妖孽。
朱晖道:“那……张国舅对我们这路人马安排是怎样的?”
“三路合兵成一路。”
庞顷笑着说道,“李尚书会发出统筹调令,请诸位能够服从大局,加入我军。而战时我方主要的攻坚任务,会交给张国舅统领的中军来完成……据说鞑靼人现在已经开始集结兵力了,大战随时都可能爆发……”
“啥!?”
朱晖一脸好奇地问道:“不是都跑了吗?咋还说集结呢?”
庞顷道:“鞑靼人岂会轻易服输?东蒙古不少部族是已经臣服大明,愿意听调听宣,不敢有丝毫忤逆,但北边的、西边的部族却是犟骨头,还等着与咱大明决战呢。
“目前鞑靼中军,仍旧以小王子巴图蒙克统辖的察哈尔部为首,估计有个四五万兵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