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各个代表团现身说法,让崇祯感触良多。
凭他现在的威望很多事本可以直接下旨钦定,但为了今后的大明,不得不采用明镜台会议这种于当下有些另类的方式。
万幸并非所有人都原地踏步,真心为大明的比比皆是,相当提案及倾向也切合实际。
钱龙锡领导的筹备小组如陀螺般旋转,连日来处理数百份提案,经筛选后也剩下不少。
各省府提出的一些内容存在部分相似,筹备组便归纳成一个类别,整合后仍接近两百份。
这些谏言并不在大会上投票表决,只需择重点公布一二,让代表们知道已引起重视,朝廷将在下一步制定出具体方针。
最后两日,进入首届明镜台会议高潮。
钱龙锡将《大明宪法》现场全文宣读,对部分配套律法予以简单摘要。
这当中有的律法已经执行,只是需要通过会议决议,体现崇祯想要的合法性。
与会代表人人手里都得到一份文书,所有事项明明白白,想装傻都不可能。
“诸位,本官宣布,
诸位手里之文书便乃选票,请就文书中相关律法、大明委员、候补委员名单三项,分别从赞成、反对、弃权选项中任选其一!
明镜台主官、新晋阁臣、新设各部之尚书,请于自己认可的候选人名字后方划圈。
所有事项只能选择唯一且为必选,最后落款投票人姓名,现在开始投票!”
接着,关乎大明国运的决议环节开始了。
为充分落实天子意图,大会只给出三项选择,而候选人这一块则早早写在了文书里。
跟过去廷推区别在于,代表没有资格推荐人选,也没有发言权,仅表达意愿即可。
这是首届会议,其规则对大多数人而言本就陌生,再则崇祯想用的人自然得选上去。
代表们可以不给皇帝面子,但皇帝也不是傻痴,给你脸还敢不要啊,那就一律记名式投票,心存小心思者总得掂量掂量。
崇祯一副事不关己,看着臣子们忙碌。
大大的几个投票箱摆在发言席旁侧,内阁诸公与原六部大员们率先排好了队伍。
孙承宗第一个投票,接着钱龙锡、毕自严、李邦华、范景文、侯恂、卢象升、文震孟、刘宗周、刘遵宪、冯英......
足足折腾近一个时辰,六百多份投票全部投完。
这些投票不单单是几张纸,里面包含各类候选人名单,数项决议都放在了一起。
与其说是一份选票,还不如说就是一本小册子,将几个箱子塞得满满当当。
投票结束,随即进入验票登记。
在全场所有人见证下分类统计,最后报筹备小组、内阁、天子逐级审阅签章。
差不多临近傍晚,最重要的事务造册完毕。
经签署的统计名册交司礼监保管,明日再作宣布,首届明镜台会议也将落下帷幕。
......
次日正辰时,军乐团又出现于会堂。
今日不外乎唱票与总结发言之类,开了半个月的会,总算给出了人事成果。
“衙门职责予以说明!”
“哗哗哗......”
密集的掌声响起,无论委员还是尚书,其名字昨日就白纸黑字印在了票据上。
十有八九会当选的不少人昨晚兴奋异常,甚至彻夜未眠,如今是给自己鼓掌啊。
没有选上的礼节上也得恭贺一二,甭管真心与否,掌声都比平日更卖力了些。
“本官宣布,《大明宪法》及其配套律法全票通过,于即日起正式生效!”
“哗哗哗......”
又是一阵掌声后,孙承宗念出委员名单,均属于全票通过。
其中大明委员共二十一人,为原各部尚书与即将入选的过半新任尚书,还有少量地方大员入选。
部分总督、巡抚、布政使、直属府知府入选成候补委员,共三十三名。
这些委员虽有的在中枢有的在地方,但比同等职位的人高出一级,拥有对朝廷决策的相当权力,都是大明顶梁柱啊。
宣读完名单,孙承宗拿起另外一份文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