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先生!”
“臣在!”
“爱卿坐下,请接着说!”
“谢陛下!”
反思这种事实时敲打即可,再深入就是翻旧账了,殿中臣子没几个脱得了干系。
崇祯不喜欢在某件事上持续纠缠,但会让臣子记忆犹新,威望便是他最有力的鞭子。
捋了捋胡须,孙承宗继续道:
“启禀陛下,通过内阁与六部、督察院、军机处等各衙门多次会商确定,军委大会定于明年二月初一举行,全国明镜台大会定于三月初十召开!
现各新设之衙门基本拆分完毕,并已开展相关事务。
地方各级较京师略有不同程度滞后,然从各地反馈情况看,明年上半年均挂牌在望!”
“甚好!”
改革六部的事儿安排大半年了,拆分与新设并非简单一句话,问题涉及方方面面。
年前能做到这个程度崇祯已经很满意,待军委大会及明镜台会议作出公布并执行即可。
“按陛下制定之百年规划,臣等汇总各衙门修订稿,第一个五年计划书现已进入尾声。
然由于年前事务繁多,故需在开印后正月底方可报送陛下,请陛下责罚!”
“先生哪里的话!”
崇祯摆手,一副云淡风轻,说道:
“朕深知治国绝非儿戏,第一个五年计划书既要结合大明实际,也要考虑内因外果,称得上事无巨细左右我大明国运!
历朝历代从未有过朝廷规划一说,皆为走一步看一步,甚至想当然胡乱施政!
朕开此先河,便是让天下人知晓大明未来在哪里,有何近期与远期目标,做到心中有数!
朝堂任何指令牵一而发动全身,事关我大明百姓切身福祉,绝不可马虎!
自我大明立国270年,所有教训不可谓不深刻,故有计划地指导施政,乃最有效之法!
朕崇尚雷厉风行,然也知晓缓急轻重,先生已牵头改出三稿,朕岂会责怪!”
“臣多谢陛下!”
“欸......”
崇祯浅笑摆手,示意孙承宗继续。
“陛下,臣连日来与诸公商讨完毕,已制定出今年年终奖方略,请陛下定夺!”
说完,孙承宗拿起小案几上放着的一册文书。
王承恩走下台阶接过,双手呈给崇祯。
这份年终奖方略是月初时交代的,崇祯也没作其它要求,只是让他们看着办。
翻了翻里面的内容,崇祯时而皱眉,时而眉开眼笑,偶尔提起御笔修改一二。
殿中安静得落针可闻,文武百官们早已知晓此事,皇帝今年会发奖金。
这马上就要揭晓了,无论当中的人缺钱与否,奖金算是对工作的认可,大家都翘首以盼。
小半刻钟后,崇祯合上册子。
“诸位爱卿考虑得很细致,朕心深慰!”
“臣等多谢陛下!”
皇帝这样说了,参与这项事务的主官们一块石头总算落下。
自古以来封赏都是天子说了算,其中的内容涉及到京师每一位臣子。
他们相当于自己给自己定标准,而且皇帝又没进一步交代,那尺度还真不好把握。
“诸位爱卿,当年太祖定下百官俸禄,是以当时实际而论,然历经两百多年兴衰,俸禄已演变得面目全非。
开始的所谓一定比例宝钞,后来又是各种实物与折色,朕很清楚,百官们也难啊。”
皇帝这句话,说到很多臣子心头去了。
对于有家业的士大夫,那份俸禄不值一提,还没有随便接受点孝敬来得实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