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遵旨!”
作为当朝首辅,属下们说完了,自然得由他来全面总结。
“陛下,今年各项指标明显提高,开大明之先河,陛下之新政策略功不可没!单就财税一项而言,臣感慨良多!”
孙承宗说的是大实话,也的确感慨不小。
以往大明横征暴敛却收不上税,国库连老鼠都不愿意去。
新政执行永不加赋外加低税率,其中三边、陕西、山西、河南诸省通通免税,山东、宣蒙农税减半,而财税收入却突飞猛进。
朝廷用兵不但没停,相反较过去大幅增加。
百姓分得土地百业兴旺,对朝廷空前拥护。
地方各级都有税收存留,不再伸手指望朝廷给钱,所有一切天翻地覆!
也就是说各项投入只增不减,收入不但猛增还呈现欣欣向荣,都是在打旧制度的脸啊。
“陛下,二十年来为抗击建奴流寇,朝廷征收辽饷,地方不断加派,到头来百姓食不果腹揭竿而起,大明长期处于水深火热!
建奴流寇未灭,相反日渐壮大,满朝贪腐横行,天下满目疮痍,臣身为四朝元老未劝谏历代先帝破旧立新,未为大明鞠躬尽瘁,臣惭愧矣!”
孙承宗开始了自责,一脸痛苦不堪。
崇祯没有开口,若他孙某人都不算鞠躬尽瘁的话,那朝堂上真没几个干事儿的人了。
想当年为建立辽东防线,孙承宗不惜背上派系不明、与阉党眉来眼去的坏名声,花费巨资筑城,从一定程度上稳住了辽东。
对内于阉党、东林党为首的派系斗争中左右逢源,为大明做了不少务实之事。
得亏他是天启的老师,不然更加举步维艰。
崇祯非常清楚,对于任何想干事的朝臣,在那种黯淡无光的环境下,只能委曲求全。
大明除非出现雄主推动,才会出现质的改变,否则只剩一个死。
很幸运,在他强大自身后力促革新,与贤臣能臣一道,把大明从死水潭中拖了出来。
孙承宗这样说,等同引向另一个话题,反思!
用反思与当下新政对比,以促进大明持续革新。
“先生何来惭愧一说,要怪只能怪那千年旧制,还有太祖的仁慈令后世臣子忘乎所以,这才是那些迂腐无能之辈该愧之处!”
崇祯掷地有声,一句话说得明明白白。
千年旧制绝不是一个好东西,士大夫眼中那个开国暴君,也太过仁义。
给臣子一系列权力,是让他们为大明办实事,结果养得一个个得意忘形,最终惯成了无能嘴炮。
“朕非常体谅神宗与先帝,包括我大明历代先祖!常言道打江山难,守江山更难!
或许很多人还无法理解此话真谛,然大明经历快三百年了,大量事实都在不断印证这句话!
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放在治国上同样适用!
顶着所谓天朝上国光环,做的却是刨大明根基之事,这便是过往多数朝臣真实写照!
朕敢毫不夸张的说,倘若朕这两年不大张旗鼓革新,大明唯有走向灭亡!
还有朕若没亲征宣大,以雷霆之势打击贪腐,接着强势扫除李宏济叛乱,朕的所谓革新,恐怕早已淹没于百官口水之中!”
崇祯语气不善,没有指名道姓,却让朝堂文武们倍感汗颜。
一个君主太需要战功加持了,这也是凡开国前期皇帝,都能把天下治得服服帖帖的根本原因。
假设崇祯在未获取战功的情况下直接改革,敢保证所有新政只能停留于纸上。
追思过去展望未来,用当下镜子去照亮以往的黑暗,反思也是一种最有效的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