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 女生言情 > 重生大明1635 > 第90章 三侯二伯五大夫

第90章 三侯二伯五大夫(2 / 2)

听到这儿,秦良玉再也按捺不住心头多份情感碰撞,泪水打湿了脸颊。

秦马两家三侯二伯五大夫,一人还入享太庙,几千年来可从无哪个门庭拥有此等殊荣!

她秦良玉获天子深信不疑,放权让她自由发挥,所有心酸史于此刻被全盘肯定,任何流血牺牲都不值一提!

天子真是个细致的贤主啊,从没忘记两家为大明所做的一切,秦良玉不禁抽噎起来。

“呜呼!旌旗所指,皆忠义血染,山河所系,乃烈士心凝!

望卿秉此赤忱,继展鸿猷,俾寰宇廓清,日月重光!

钦此!”

“臣定不辱使命!多谢吾皇恩典,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秦良玉带着哭腔,极其虔诚致谢皇帝天恩。

“忠贞侯,快快请起!”

“臣多谢陛下!”

看着秦良玉颤巍着身躯坐下,崇祯心中五味杂陈。

这便是大明的栋梁啊,女流之辈六十多岁了还在为大明操劳,被社学孩童景仰,足以见得其丰功伟绩深入人心。

当然,这也与舆论宣传密不可分,大明太需要树立典型,她秦良玉算一个,而且实至名归。

崇祯清楚此刻这位当代女杰何等心境,每当在国家危难面前,总是弃小家顾大家,长期身先士卒对大明忠贞无二。

几十年来家族悲壮跌宕,堪称华夏历史未有,终获朝廷认可,任谁都无法不激动。

大明事务太繁杂了,后起之秀们还需要一个成长过程,很多人仍尚待发掘。

待秦良玉率军踏平安南,让整个中南半岛尽归大明之手后,崇祯不忍再让她披甲上阵,这份年纪与文官不同,该享享福了。

“诸位爱卿!”

秦良玉情绪稍稍稳定,崇祯深吸一口气,做起了总结:

“朕向来有过必罚有功必赏!秦马两家世代忠良,堪称我大明之典范,值得世人铭记,值得诸卿以此为镜!”

“臣等谨记!”

满朝文武异口同声,天子对两家英烈作出盖棺定论,给予了他们本该得到的荣誉。

臣子们也无不感慨,毕竟人家战死那么多家人,还对朝廷忠心耿耿不求其它,理应被重赏,理应受世人仰慕。

“然过去朝堂种种勾心斗角,令朕失去太多肱骨贤良,朕每每想起便心痛不已!

秦马二家为大明做过多少贡献?过程中是否得到应有之待遇?尔等心知肚明!

想当年粮袋空空穿着草鞋去辽东,为何有粮有衣而不得?尔等谁能告诉朕!”

崇祯话锋一转语气不善,提到白杆兵就想起他们的酸楚史,必须要说两句。

朝臣们将脑袋埋得很低,不少人顿感突然,都在躲避天子那双厉眼。

“在朕看来,还是那两个字,腐败!

浑河血战十余万大明儿郎烟消云散,都是被只知私利不顾家国的派系斗争坑死!

将士在前线广撒热血,然而朝堂上却为所谓党派利益斗得你死我活,简直可恶至极!

常言道一荣俱荣一毁俱毁,可如此简单之道理,为何朝堂文官看不清!”

进京述职表彰朝会原本气氛很好,如今变成了活脱脱训斥,很多人搞不清天子意欲为何,犹如掉入冰窟一般。

殿中绝大部分人都是前朝老臣,有的还是四朝元老,当年的事他们可清楚得很呢。

崇祯其实也没别的意思,属于典型的有感而发。

有时候发发脾气未尝不可,得适时敲一敲警钟,省得好了伤口忘了痛。

“在朕看来尔等或许没有几个不明事理者,朝堂早都上梁不正下梁歪,谁也无法独善其身!

这便是尔等前些年崇尚的所谓党争,党争真的好吗?真的能让文弱书生变成斗士吗?

恐怕逞一时之快搞掉政敌,最后让自己也深陷囹圄,落得两败俱伤之下场!如此真有意思吗?谁来告诉朕!”

天子再度发出灵魂拷问,谁也不敢当愣头青接话。

崇祯是真生气了,骨子里的急脾气其实一直都在,只是看要放在哪个时候。

皇帝正在火头上,以孙承宗为首的保皇党也不便发言,全都呆若木鸡,接受着灵魂洗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