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4章 确立皇太子(2 / 2)

刘辩不由失笑,三岁就要九九六?

那倒是不必,字都不认识。

“不用,比较经典的奏疏,可抄录一份送到养性殿,等太子日后再学习借鉴。”

“臣遵旨。”

荀彧躬身退下。

紧接着,大鸿胪戏志才手持礼册出列,他询问道:

“陛下,太子既立,不知册立大典是否需要举行?”

刘辩闻言,斜睨了他一眼,反问道:“若是不举办这册立大典,会如何?”

戏志才思索道:“太子乃国本,册立大典旨在告于天地宗庙,布于天下臣民,使名分早定,人心归附,若不行此礼,恐怕……名不正,言不顺。”

“那你还问朕?”刘辩挑眉。

戏志才脸上露出一丝尴尬,解释道:

“陛下明鉴,非是臣多此一问,国之重典,需要耗费许多钱粮。”

“多少?”

戏志才估算了一下,谨慎回答:

“若依常例,各项仪仗、赏赐、宴飨筹备下来,约亿钱以上,若陛下欲彰显天家威仪,规格再大些,恐怕需十亿钱以上。”

听到这个数字,刘辩神色不变。

他的少府还算充盈,这点钱倒是不缺。

“钱不是问题,少府支应即可,需要多少时日筹备?”

“回陛下,一应器物、仪仗、人员调度,至少需数月时间方能齐备。”

刘辩略一沉吟,如今南方战事未平,并非举行盛大典礼的最佳时机。

怎么说也得等人员到齐,共同参拜。

“既然如此,卿先着手准备着,待南征凯旋之后,再择吉日举行。”

“臣领旨。”戏志才松了口气,躬身退下。

一直捧着宗族世谱的宗正刘虞此时也上前一步,“陛下,臣即刻便修订宗族世谱,以告列祖列宗。”

从今往后,刘韶这一脉就是正统。

刘昀等其他皇子,虽都是刘辩亲生,但在他之后,都将成为旁支。

“陛下,老臣有所请求。”

喊话的是王允,刘辩点头示意他说。

王允搓着手,道:“太子少傅之职不是还空着吗?老臣就挺合适。”

本来他馋的是太子太傅的职位,奈何早就被皇甫嵩摘走。

很早之前提名的时候,大臣们举荐了卢植、举荐了朱儁,就是没提他。

王允的请求出乎预料,刘辩摇头道:

“朕以为不妥,太傅是朕的老师……”

别把他的皇儿教傻了。

王允一本正经道:“老臣虽年事已高,但愿做田间老牛,不辞辛劳。”

他打定主意要做两朝帝师。

他又补充道:“更何况,太子跟老臣亲近。”

“这……”刘辩陷入为难。

王允帮他挡了那么多事,他还真不忍拒绝。

干脆把问题抛给荀彧,道:“荀令君以为如何?”

荀彧笑道:“臣以为不失为一段佳话。”

大将军皇甫嵩兼太子太傅,太傅王允兼太子少傅,哪代东宫有这么豪华的太子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