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甫嵩、王允之后,还有个太子伴读刘禅。
刘禅是刘备的儿子,刘备又与五虎上将有着千丝万缕联系,日后这伙人都将被贴上太子党的标签。
接着还有诸葛家、徐盛等在东宫就职,未来说不定还会有很多人。
荀彧是传统的士大夫,嫡长子继承制深入骨髓。
稳固太子的地位是好事。
他不仅帮王允说话,还主动提议道:
“陛下,臣以为蒋琬等人修律完成,也可进入东宫。”
那群人有个共同特征,就是年轻。
将来太子继位时,荀彧认为自己估计都一头白发,只能拄着拐杖,颤颤巍巍的自称句老臣。
新帝登基,需要一群精力旺盛的重臣辅佐。
刘辩幽幽的看着他,这还是荀彧第一次跟他唱起反调,他笑骂道:
“朕要不要让荀令君也在东宫担任个闲职?”
荀彧一本正经的推辞道:“尚书台政务繁忙,臣怕是无力担此重任。”
稳固太子权力重要不假,但不能过度。
他挂着首辅的名头,非要挤进去,那就变质了。
东宫对皇权将产生极大的威胁,好事办成丧事,这一朝的臣子,甚至天子最后都会落下污点。
不仅是他,刘备等一连串的人参与进去了,曹操、孙坚、袁绍等,就要注意自己的立场,可以亲近,但不能过近。
刘辩看着王允那期盼的眼神,又瞥了一眼旁边一本正经的荀彧,只得无奈的点头应允。
“罢了,既然太傅有此心意,文若也认为是佳话,那太子少傅一职,便由太傅兼任吧。”
王允大喜过望,脸上的皱纹都笑成了菊花,立刻躬身。
“老臣谢陛下信任!定当竭尽心力,好生辅佐太子!”
刘辩神色转为严肃,叮嘱道:
“教导太子,需以正道,严慈相济,不可因溺爱而纵容。”
太子察言观色的能力一绝,他已经见识过。
见到他和皇后就装可怜卖萌,他们一旦不在,太子就直接骑到别人头上。
要是东宫没人能承担严师角色,日后会出大问题。
王允连连保证,“陛下放心,老臣有经验。”
他既然能教导出一位千古一帝,就能再教导出一位。
事情既定,刘辩也觉今日之事已毕,便挥了挥手。
“若无他事,诸卿便退下吧。”
“臣等告退。”
众臣齐声行礼,依次退出了崇政殿。
走出东宫范围,太尉杨彪眉头微蹙,带着几分疑惑低声道:
“陛下今日雷厉风行,迅速确立太子,虽是稳固国本的好事,但大皇子毕竟年幼,是否……仓促了些?”
他这话勾出了几人心中的共同疑虑。
部分人虽未直言,但眼神交流间也流露出相似的想法。
按照惯例,确实不会这么早。
毕竟还未开智,再等几年观察观察,再确立也不迟。
一是天子现在还年轻力壮,二是除了大皇子,二皇子昀也一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