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理完这桩麻烦,已是午后。叶明回到自己在格物院的书房,案头上又堆起了新的文书——海事院送来的新海船龙骨选材报告,赵青川呈报的新兵选拔心理测试初稿,还有各地农技站请求增拨改良农具的申请……他揉了揉发胀的太阳穴,对跟进来的石柱道:“弄碗面来吧,简单点就行。”
石柱应声而去,很快端来一碗热气腾腾的肉丝面,上面还卧了个荷包蛋。“三少爷,您总这么凑合可不行,夫人前几日还派人来问,说您许久未归家了。”
提到家,叶明眼神柔和了一瞬。自投身格物院和这一摊子军国大事以来,他回叶国公府的时间屈指可数。母亲李婉清公主虽深明大义,支持儿子事业,但牵挂之心从未稍减。
他刚拿起筷子,门外传来通报,说是府里派人送东西来了。来的是母亲身边的管事嬷嬷,提着一个精致的食盒。
“少爷,夫人惦记您,亲自下厨做了您爱吃的几样小菜,让老奴务必趁热送来。”
嬷嬷笑着打开食盒,里面是色香味俱全的胭脂鹅脯、清炖蟹粉狮子头,还有一碟脆嫩的拌时蔬,都是叶明幼时喜欢的口味。
“母亲费心了。”叶明心中暖流涌过,“母亲近日身体可好?”
“夫人安好,就是时常念叨您。小姐也总是问起三哥何时回家,说她新学了一支舞,要跳给您看呢。”嬷嬷絮叨着家中的琐事,语气里满是关切。
送走嬷嬷,叶明看着桌上母亲亲手做的菜肴,再对比那碗简单的肉丝面,不由哑然失笑。
他让石柱将面撤下,慢慢品尝起家的味道。每一口,都仿佛能驱散些许公务带来的疲惫。
正吃着,赵青川又拿着一封信走了进来:“院判,北境叶将军的信,八百里加急。”
叶明精神一振,立刻接过拆开。信是大哥叶秋亲笔,字迹遒劲,带着沙场气息。信中除了例行汇报新军编练进度(已初步完成队列、火铳基础操作及简单阵型变换),还提到了一个细节。
首批换装新式棉袄的士卒,在最近一次夜间值守中,无一人冻伤,士气高昂。
信末,叶秋笔锋一转,提及西线近来有小股西羌游骑越境骚扰,虽未造成大损失,但其行迹诡秘,似在试探,他已加强戒备,并提醒叶明在京中亦需小心。
“西羌……靖王……”叶明放下信,目光微凝。大哥的提醒与冷锋的密报相互印证,山雨欲来的气息愈发浓重。
他快速扒完饭菜,对赵青川道:“青川,回复大哥,新军操练按计划进行,务必夯实基础。西线异动,请他密切留意,若有变故,及时通报。另外,将新式棉袄在北境的效果,整理成简报,我要在下次枢密院会议上拿出来说道说道,堵一堵那些说我们靡费之人的嘴。”
“是,院判!”
夜幕再次降临,格物院的书房灯火长明。叶明埋首于案牍之间,既要推敲新军扩编的每一个细节,又要关注海事院的进展,还要提防来自朝堂内外的明枪暗箭。
这便是他如今的生活,在宏图大业与琐碎政务间穿梭,在家国天下与骨肉亲情中权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