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 女生言情 > 大明:我是朱标他舅 > 第122章 三日的煎熬!焦灼的氛围

第122章 三日的煎熬!焦灼的氛围(2 / 2)

还说……还说要是输了,就算杀了咱们的人,也没用。”

朱元璋的手指在案上轻轻摩挲,若有所思:“这么说,元军那边也没消息?”

“应该是!”

马昕肯定道,“我还看见驿站的人偷偷派人出去,被巡防营的人拦下来了,双方差点动手。

后来还是吕昶出来解围,说只是去买些吃的。”

马秀英轻轻点头:“看来元军比咱们还急。他们远道而来,粮草有限,耗不起。”

朱元璋端起那碗早已凉透的茶,仰头喝了一口,目光重新变得锐利:“传令下去,让巡防营加强戒备,尤其是驿站周围,不许元军的人随意走动。

另外,再派两队斥候去镇江府,务必把消息传回来!”

“是!”徐达放下茶碗,躬身领命,转身大步走出议事厅,甲胄碰撞的声音在雨幕中渐渐远去。

驿站里,气氛同样紧张。

巴图烦躁地踱来踱去,腰间的弯刀碰在桌腿上,发出“哐当”的声响。

他身材高大,脸上满是虬髯,此刻眉头皱得能夹死苍蝇:“都三天了!王保保怎么还没消息?

难道真像那些汉人说的,咱们输了?”

坐在一旁的吕昶放下手中的茶杯,指尖轻轻敲击着杯沿。

他穿着一身汉人长衫,面容清瘦,眼神却很平静:“巴图爷,稍安勿躁。镇江府那边下着大雨,骑兵行动不便,消息延迟很正常。”

“正常?”

巴图猛地拍了下桌子,茶杯里的水溅了出来,“咱们是来谈判的,不是来等消息的!

要是王保保将军打赢了,朱元璋就得乖乖把应天府交出来;要是输了,咱们在应天城就是待宰的羔羊!”

吕昶拿起帕子,慢慢擦着溅在桌上的水渍,声音依旧平静:“将军,咱们现在要做的,是沉住气。

朱元璋比咱们更急,他的百姓在看着他,他的将领在等着他。只要咱们不慌,先慌的就是他。”

“可我总觉得不对劲。”巴图的语气软了些,却依旧焦虑,

“刚才我派人出去打听消息,还被吴兵拦了回来。他们肯定是怕咱们知道什么!”

吕昶抬头看了他一眼,淡淡道:“他们拦着咱们,说明他们也没消息。

要是真打赢了,朱元璋早就派人把捷报送遍全城了,哪会像现在这样,连个准信都没有?”

巴图愣了愣,似乎觉得有道理,却还是忍不住道:“可万一……万一王保保将军真的败了呢?”

吕昶沉默了片刻,目光望向窗外的雨帘。

雨水顺着窗棂往下流,在玻璃上划出一道道水痕,像极了此刻人心底的焦虑。

他轻轻叹了口气:“若是真败了,咱们就算再急也没用。不如等着,等雨停,等消息,也等朱元璋先露出破绽。”

巴图张了张嘴,最终还是没再说什么,只是烦躁地走到窗边,看着外面灰蒙蒙的天。

雨还在下,淅淅沥沥,仿佛没有尽头。

应天城的百姓,还在等着消息。

城南的铁匠铺里,老铁匠还在打铁。

炉火映着他满是皱纹的脸,铁锤落下的声音,在雨声中显得格外沉闷。

他的儿子蹲在门口,手里拿着半个馒头,却没心思吃:“爹,你说常将军能打赢吗?”

老铁匠停下手中的铁锤,抹了把脸上的汗水:“能。常将军是个好人,去年灾荒,他还派人给咱们送过粮食。好人有好报,肯定能打赢。”

“可我刚才听见有人说,蒙古人杀进来了,要把咱们都杀了。”儿子的声音带着哭腔。

老铁匠放下铁锤,走到儿子身边,摸了摸他的头:“别听他们瞎说。

你看,巡防营的人还在巡逻,吴王府的灯还亮着,要是真出事了,哪会这样?”

他指了指远处吴王府的方向,那里的灯火在雨幕中隐约可见,像一颗定心丸,悬在应天百姓的心头。

儿子抬头看着父亲,点了点头,咬了口馒头,却还是忍不住时不时望向街外,盼着能有好消息传来。

雨,还在下。

吴王府的议事厅里,烛火已经换了第三根。

朱元璋依旧站在窗前,目光灼灼地望着西北方向。

马秀英坐在一旁,手里拿着针线,却半天没缝下一针。

马昕靠在门边,眼皮打架,却强撑着不敢睡。

突然,一阵急促的脚步声从外面传来,伴随着士兵的呼喊:“报——!镇江府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