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7章 朝廷议事(2 / 2)

不多时,御书房的门被缓缓推开,几位大臣鱼贯而入。

为首的太后萧楚湘,她一袭做工精美的大红凤袍,头戴凤冠,缓缓走向宋瑾。

萧相身着藏青色锦袍,鬓发有些花白,却面色沉静,步履稳健。

他径直走到左侧首座坐下,微微阖目,仿佛对殿内凝重的气氛浑然不觉,指尖只是有一下没一下地摩挲着腰间的玉佩。

而后便是苏温言,他身着一身黑色繁美衣袍,跟在萧相身后。

韦炜紧随其后,他身材微胖,脸上带着显而易见的焦虑,进门时目光便急切地在宋瑾脸上打转,似乎想从帝王的神色中窥探出几分端倪。

最后进来的是六部尚书,他们神色各异,有的面带惶恐,有的低头不语,还有的眼神闪烁,显然早已听闻了湘王谋反的消息,心中各有盘算。众人按照品级依次站定,偌大的御书房内,只听得见彼此略显沉重的呼吸声。

看着众人进来,宋瑾先是将太后请到了自己身边坐下,才缓缓的看向了面前的众人。

“诸位,你们可看了战报,如今的情况各位是否能够给我一个对策?”宋瑾的声音还算平静,没有众人想象中的歇斯底里。

但台下众人都没有说话,就连苏温言一时之间也没有过多言语,只是看着其他大臣,想要看看他们的说辞。

“官家,臣认为须要派兵讨伐逆贼。”说话的是王甫,刑部尚书。

“王大人,你这不是说的废话吗?讨伐,谁都知道要讨伐,可粮草银钱从何而来?”王甫的话才说完,户部尚书文左综便直接怼了回去。

“那这是你们户部的事情,一年这么多银两入到国库,现在要讨贼却拿不出银两,怎么你贪污了?”兵部尚书刘存寿一点面子也没有给对方,直接骂道。

“你个老匹夫!”这话,算是戳文左综的肺管子,他一下子便炸了。

“都给我安静!”

宋瑾的声音在御书房内炸开,带着压抑许久的怒火,震得案几上的茶盏都微微颤动。

他盯着下方垂首而立的众人,眼底翻涌着失望与焦躁,方才强压下的沉郁,此刻尽数化作尖锐的质问:“诸位,如今大乾半壁江山几乎都沦落到叛军手中!湘王打着清君侧的名头谋反,占城池、杀官吏,如此狼子野心,你们竟无一人能拿出对策,还在这里吵闹?你们是一点没有把朕放在眼里吗?”

“陛下息怒,是臣等不对。”众大臣连忙跪下。

宋瑾摆了摆手,将心中的烦闷驱散。骂完之后,宋瑾的确稍微好受了一些,便又侧头看向了太后萧楚湘。

太后端坐于侧,原本因放权而舒展的眉宇,此刻拧成了一团,鬓边的乌黑的发丝在烛火下居然有了丝丝银光,更显刺眼。

她握着锦帕的手微微收紧,指节泛白,眼中满是忧虑。

她虽已经放权给宋瑾,但也知晓如今天下局势对于朝廷来说太过艰难,若不能及时遏制,这大乾的江山,怕是要摇摇欲坠。

可他处理朝政还行,但要让她真的出一个这样的对策,恐怕还是有些困难。

萧良臣将双手拢在宽大的袖中,指尖冰凉。

他能清晰感受到帝王身上的怒火,也能体会到满殿大臣的惶恐。

作为辅政大臣,他擅长调理朝局、安抚民心,往日里无论遇到何等棘手的政务,他都能从容应对。

可如今面对兵戈之事,他却如束手无策的孩童,空有一腔忠心,却连像样的计策都提不出。

他只能在心中暗忖:当务之急,是稳住六部人心,督促户部调集粮草、工部修缮城防、吏部选拔能吏,为接下来的战事做好准备。

可这些话,在帝王急切的追问下,却显得如此苍白无力,他只能暂时沉默,静观其变。

韦炜站在人群中,额角已渗出细密的汗珠。

他手中攥着一份刚收到的密报,指尖几乎要将纸张捏破。

密报中说,湘王并未如众人预料般北上进攻拒阳,反而转头攻打西宁。

如今的西宁,早已被叛军层层包围,驿路断绝、信使难通,成了一座孤立无援的岛。

他知道这消息至关重要,可看着端坐不动的苏温言与沉默的萧良臣,他又犹豫了。

苏大人深谋远虑,萧相沉稳持重,连他们都未开口,自己贸然提及西宁的困境,万一扰乱了人心,或是被陛下斥责办事不力,该如何是好?

这般纠结之下,他终究还是将话咽了回去,只是脸色愈发难看。

宋瑾看着众人或低头、或犹豫、或沉默的模样,心中的郁结如同被巨石堵住,闷得他几乎喘不过气。

他猛地一拍案几,茶水溅出,打湿了案上的战报:“各位就一点想法都没有吗?那朕要你们有何用?要这六部有何用?”

这一连串的质问,如同惊雷般砸在大臣们的耳中。六部尚书们身子一颤,脸色瞬间变得惨白,他们纷纷跪倒在地,膝盖撞击青石板的声响整齐而急促。

“陛下,息怒!”众人异口同声,声音里带着难以掩饰的惶恐,额头紧紧贴在地面,不敢有丝毫异动。

御书房内的气氛瞬间降至冰点,唯有窗外的雨声依旧淅淅沥沥,仿佛在为这沉闷的局面伴奏。

宋瑾看着满地跪拜的大臣,心中的怒火稍稍平复,可随之而来的,是更深的无力。

他知道,此刻斥责已然无用,当务之急,是让这些大臣真正行动起来,共同抵御叛军。

他深吸一口气,将目光缓缓的落在了苏温言的身上,现在,在场的所有人当中,最了解战事的,莫过于这个龙骧卫指挥使,他的姐夫,苏温言。

苏温言也感受到了宋瑾的目光,也不再沉默,缓缓的开口说到:“官家,如今这情况,只能让北辽军南下。”